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8 道试题
1 . 下图是北宋东京城商业区示意图。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政治功能减弱B.瓦肆是休闲娱乐场所,普遍用交子消费
C.继承城市坊市分区制度,坊市分离D.店铺沿河临街而立,形成繁华的商业街
2022-02-19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为道光年间周村重修山陕会馆(山西、陕西两省商贾联乡谊、祀神明的处所)时捐款客商的地域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的华北地区
A.经济优势明显B.商业格局变动
C.统一市场形成D.区间贸易活跃
2022-05-23更新 | 291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十六国成汉李寿汉兴年间铸钱

宋代崇宁通宝

材料二   最早的纸币诞生在四川,除了宋本身的时代背景,也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四川因为躲过隋唐战乱,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铁钱携带不便的缺点日趋凸显……最终,四川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的发达以及四川铁钱的笨重,导致交子在相对独立和特殊的四川诞生。

——摘编自徐瑾著《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材料三   墨西哥的“鹰洋”在清朝时已普遍流行,大清帝国在光绪年间大量铸造了多种银元,称为“龙洋”。民国初年,袁世凯秉政,又铸造了一种银元,民间俗称“袁大头”。银元之下,还有两种辅币,第一级是“银角子”,南方称为“毫子”;第二级是“铜元”,俗称“铜板”,两者都跟着银价、铜价的上落而定,又称“小洋”,兑换店天天有市牌子挂出白银很重,市面上大宗交易,都用钱庄庄票,后来钞票也通行起来,可是银行与钱庄的库存,仍以白银为本位。

——摘编自陈存仁著《银元时代生活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金属货币演变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纸币在四川诞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末民初中国经济生活中流通的货币种类,并分析这一时期货币流通的特点。
2022-01-2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江南地区(除岭南外)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高产作物的引进B.土地政策的调整
C.江南经济的发展D.赋税制度的变革
2022-01-2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5 . 如图安史之乱后唐代长安城商业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市”以外的商业区域。说明当(     
A.经济遭到重大破坏B.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
C.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更加严格D.草市数量增加,坊的数量减少
6 .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变化。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张骞的两次西行,引入了大批西方物品,如石榴、葡萄、胡桃等,其中从中亚引进的优良的马饲料苜蓿和优良马种大宛马,对加强中国骑兵的作战能力无疑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此外,所带的牛羊以万计和金帛数千万可见,他们也有经济上往来的目的。由此,中西方开始了长期的经济贸易往来,而汉朝每年都要“组团”出使西域,少则几人,多则数十人,形成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高峰。

——于博《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开辟——从敦煌壁画谈起》

材料二   唐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之一。四川、江南是丝织业中心,其丝织品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有剩余出口。陶瓷业亦相当发达,全国有二十多个著名窑址。其中广东潮州窑烧制出的陶瓷器,是外销的主要物品。沿海主要港口都有造船工场,能制造出载重量大、适于远航的海船。由于战火,更主要的是陆路运输,唐代以前的陆上“丝绸之路”已不能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唐时期,东南亚、印度等地与唐朝通好的国家不下二三十个。它们的使节和商人到中国来,主要是经南海到广州的航道。于是发展海上航线,成为迫切要求。

——摘自林家劲《唐代广州与南海的交通》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为汉代“丝绸之路”撰写解说词。(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表达清晰)
(2)依据材料二,分析唐朝发展“海上航线”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2022-04-1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A)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中国是丝的国度,汉代马王堆遗址出士一件素纱单衣,重量仅49克。识图(下图为汉代局部示意图)判断,该遗址位于
A.①B.②C.③D.④
8 . 古代经济的发展具备不同时代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与宋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综合各种资料基础上对中国人口的估计是:1500年为1.25亿(保守估计为1亿);1750年为2.7亿(保守估计为2.07亿);1800年为3.45亿(保守估计为3.15亿);在17世纪初,出现了一些大城市,如南京达到100万人口,北京超过60万人口。到1800年,广州与邻近的佛山加起来,有150万人口。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三   中国的封建专制皇权则恰恰相反,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统治者对世界形势懵然不知,当葡萄牙人进入澳门时,他们仍处之泰然,丝毫没有感到这是处于重大转折中的西方殖民力量伸入东方繁荣第一个触角。中国的私人海外贸易既然得不到政府的保护而未能充分发展,也就不能通过海外贸易而积累足够的货币资本,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比较汉代和宋代丝绸之路路线的不同并简析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中表现出了哪些历史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私人海外贸易得不到充分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022-08-18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史记》记载:“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上述水利工程最早出现的地区位于下图(局部示意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021-12-08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2届高三12月教学测试历史试题(选考)
10 . 图1、图2分别为汉代两项农业发展史实的示意图,它们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的某些特点。下列选项最能概括其共通点的是
A.男耕女织B.北粟南稻C.精耕细作D.技术领先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