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金融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典当业日趋发达,当铺遍布全国。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地主、官僚等。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款,兼营兑换等。明清时期还出现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从事金融业务。

——摘编自孔祥毅《明清中国金融革命及其货币商人》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典当、票号等传统金融机构继续发展。外商在1845年将银行公司植入中国的通商口岸。清末,外国银行不仅经营对清政府的贷款、而且操纵中国外汇市场,直接控制了中国金融业。受西方证券的影响,1872年轮船招商局发行了首张公司股票。1896年光绪皇帝批准设立“亦中亦西”的中国通商银行,民族银行公司由此产生。1904年和1908年清朝借鉴英日等国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经验,设立了户部及交通两家国家银行。1903年后,清政府设立商部,对银行、保险立法,赋予商部兼管证券及保险的职权;规定户部为银行的监管机关。晚清的72年间,中国发生过13次较大的金融风潮。其中1910年上海发生金融危机,政府无力管理金融市场,社会陷入混乱。

——摘编自孙建华《晚清金融创新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金融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金融业出现的新变化并对其评析。
2 . 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评述错误的是
A.商鞅变法时明确规定其政策B.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C.安定人心政治稳定D.导致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迅速发展
2021-03-1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材料评述的是
A.两税法B.摊丁入亩C.均田制D.租庸调制
2021-01-1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这主要是中国官商合作的单项贸易,所以,这条海上丝路的重要性远不若陆上丝路;其所谓“官商合作”,是指属于官方的“译长”或“译使”,会同民间商人“俱入海”;其所指“单项贸易”,是因中国方面,“赉黄金杂缯而往”,以购“夜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啤供皇室与贵族所用,致有为官府采办之实,何况这些国家的主角——黄支国,据近代学者考证,似为《大唐西域记》中印度境内之建志补罗国,如此,则已程不国,应即当时之狮子国,今日之锡兰,这些国家在汉的经济开发及对贸易的重视程度,均远逊于当时的中亚与地中海各国。

——摘编自侯家驹《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欧洲文化浸荡全世界的工具,也不止一个,其中有的是武士政客,有的是商人,有的是传教士,或教育家。凡以上各类人物势力所到之处,那里便不免成为白人的属地。但如武人政客的势力,弱于商人或教士等的势力,那么白人所到之处,尚能多少保持他们的自由权。不过承受欧洲文化的一件事,却仍是不能免的。换句话说,即是现在地球上的各处,无论是自由的,或是欧洲的殖民地,他们是没有不再承受欧洲文化的了。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开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发展状况。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西方海上商路的开辟。

5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历来重视农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周列国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鲁国首先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初税亩的意思是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合法地承认公田和私田的所有权,而一律取税……

——梁方仲《中国经济史讲稿》

材料二1953年,毛泽东认为,农业问题、粮食问题已经成了我国工业化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消除这一障碍的办法,就是要尽快引导农民通过合作化走向集体化,使农业为工业服务。

——肖国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

——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

材料四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单位:万吨)

年份产量收购收购量占产量(%)
1958200005876.029.4
1959170006740.539.7
1960143505105.03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的历史背景,并指出改革的结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953—1956年底中央政府对农业采取的措施及结果。

(3)材料三、四中的苏中两国的农业政策有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历史背景。

2018-04-0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6 . 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为什么材料说商业革命“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

(3)指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2018-10-12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宋代近世说”提供了宋史研究的新视野,但也引发了学术争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把都城移向当时的交通枢纽和商业都会开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宋代社会的近世性质。唐代以来运河沿岸出现的商业都市,其发展速度更是惊人,财富的不断积累,促进了近世文化的发展。这种现象,必然会导致宋代社会不得不倾向于一种资本主义式的统治方式.以考试的方式给予高等文官资格的思想,是极具近世特征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等等,宋代社会呈现出的各种历史现象,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现象相比,两者的发展应该是并行的、等价的。尤其是在中国文艺复兴的初期阶段,我们可以看到独特的印刷术的发达……朱子学的出现,使中国思想界从中世纪迈进了近世,从超越训诂学这一点来看,这无疑是一种文艺复兴。同时,从否定佛教的主导地位这一点来看,更是一种宗教改革。

——宫崎市定《东洋的近世:中国的文艺复兴》

材料二   商业的高度发达和非农业人口的急骤增加,这种现象和资本主义发展十分类似。

但这只是表面类似而已,两者扎根的社会结构完全不同……如果拿西欧的模式套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情况,问题是扯不清楚的.宋以后,封建大国完全成熟了。经济上,庄园制绝迹;政治上,封建割据势力基本翦除,中央集权程度很高:意识形态上出现了新儒教一程朱理学。

——金观涛《在历史的表象背后一对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的探索》


完成下列要求: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观点,对。“宋代近世说”予以评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评析材料中有关宋代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17-12-09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统测历史试题

9 . 经济布局的变化是考察历史变迁的一条大脉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中叶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加速,中国的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经济发展水平上表现为南方优于北方。近代以后,自港口城市西行,生产力水平和现代化程度随地理距离的加大而不断下降,大体上形成“西部不如中部,中部不如东部”这种明显的区域经济差距。这种巨变,是近代生产力性质不同于古代生产力,地理环境的作用也有所不同的反映。

——据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形成的机制与表现》

材料二“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为了配合工业建设的总体布局,在西北、华北要新建兰新、包兰、宝成等铁路干线。此时期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包括包头、太原、西安、武汉、成都等内地城市。从投资的分配比例看,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放在东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如1955年国家对上海和天津的投资额分别为这两市折旧额的76%和104%,两市的工业产值增幅分别为负4.49%和1.4%,低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幅度。

——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格局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建设总体布局的角度评析“一五”计划。

10 . 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代粮食亩产水平
(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
(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
(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所占比重
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94%
秦汉117 (全国)1048.355.7294%
魏晋南北朝122 (北方)
215 (南方)
1167.73.8590%
隋唐124 (北方)
328 (南方)
1450.926.4290%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 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商业革命”的不同表现。
(3)指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