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材料二 “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材料三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

——摘编自【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


(1)请列举两宋及明清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的表现。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指出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并从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评述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2020-08-2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对广州十三行的正确评述有
①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措施       ②清朝为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设立的机构
③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④便利了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
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④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巩固海防,防患于未然,清政府采取措施,于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正式宣布,洋船“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嗣后外商虽多次要求增设口岸,都未成功,只准在广州一口贸易。

—摘编自郑学檬等著《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由于自唐宋之际经济重心南移以来,沿江沿海地区原为中国的经济精华区所在,因此19世纪中叶中国对西方开放贸易以后,列强很自然地要求在最有生意可做的沿江沿海地区设立租界。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设立租界的地点计有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天津、镇江、汉口、九江、烟台、芜湖、重庆、杭州、苏州、沙市、鼓浪屿、长沙。这些租界……辐射而出的现代经济并不能普及中国各个角落,而以沿江沿海地区为限。以工业资金为例,上海一港之金属冶炼、棉纺织、缫丝、面粉制造、榨油、印刷、蜡烛、肥皂等企业均居全国首位。18951913年,中国所发展的现代工业,其创办资本在上海、武汉、天津、广州的即占52.06%,而就全部通商口岸的创办资本言,则占全国创办资本之66.24%,内地企业仅占33.76%。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乾隆年间清政府对外贸易管理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列强在华广设租界的原因,并简要评析。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宋时期,水稻的种植在淮河、黄河流域推广,这里的人们也比较多地吃上了稻米。宋高宗时,北方人大量南迁,他们爱吃面食,麦价上涨,酿酒和马料也需要麦子,这些因素刺激了人们对麦的种植,于是南方多在水稻收割后种上麦子。此外,丘陵、山地还种上了北方传入的粟、豆等。北宋从印度洋半岛引进称作“西天绿豆”的优良绿豆品种,原产西域的西瓜在北方较多栽种,并传入南方。两宋时期,还培育出豆芽和韭黄。

——摘编自常建华《社会生活的历史学》

材料二   在全球化浪潮中,被改变的不仅仅是地理版图,更有人们的餐桌。美洲的烟草、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在此之前,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而在此之后,它们被送到世界各地。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的推行,使这些物品经过扩大再生产后重新出现在了它们的原产地,不同于原有的原料形态,它们统统被饰以知名商标和发达地区的文明气息,以一种更加迅猛的方式征服了它们原来的生产者,从立顿茶叶、箭牌糖果、美国烟草到后来的雀巢咖啡、星巴克咖啡……伴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从1800到2000年,这一征服全球消费者口味的争夺战几乎无往不利。

——摘编自唐建光《舶来的盛宴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口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物种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两宋时期的物种交流相比近现代全球物种交流的不同之处,并加以评析。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评析材料中有关宋代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17-12-09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统测历史试题
6 . 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代粮食亩产水平
(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
(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
(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所占比重
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94%
秦汉117 (全国)1048.355.7294%
魏晋南北朝122 (北方)
215 (南方)
1167.73.8590%
隋唐124 (北方)
328 (南方)
1450.926.4290%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 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商业革命”的不同表现。
(3)指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7 . 材料   永乐十五年(1417)十二月,郑和奉命护送前来朝贡的各国使者回国,并携有赠送各国国君的礼品,作第五次远航。这时的明朝,威震海外,它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发展起来,互市通商者,络绎不绝。明朝赠予和交换物品大多为丝绸、珠宝、瓷器等,换回大量的琥珀、珊瑚、珍珠、玛瑙、药材等,多数是供朝廷享用的奢侈品。十七年(1419)七月前来朝贡者中,有诸国的王子、王叔或王弟,所献礼品也为各国珍奇异兽,如狮子、金钱豹、大西马、麒麟、长角马哈兽、千里骆驼、驼鸡、麇里羔兽等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
8 .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中西文明交流史上一件大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乾隆晚年,英属东印度公司在英王乔治三世政府的应允下,决定改善其贸易处境,以符合他们心目中英国作为新兴世界强国的地位。马戛尔尼勋爵获派为特使,率领使节团前往中国。……这位特使一登岸,便以“朝贡团”的身份,被簇拥着浩浩荡荡前往北京。马戛尔尼拒绝在谒见乾隆时行三跪九叩礼,代之以晋见英王乔治三世时所行的单腿下跪礼和鞠躬致敬。……在 1793 年 9 月,马戛尔尼先后受到和珅与正在热河避暑山庄的乾隆的款待。在接见时,马戛尔尼要求英国享有驻节北京的权利,请求结束限制重重的广州贸易制度,开放新口岸进行国际通商,订定公平对等的关税。但乾隆与首辅钧无动于衷,对英国人的请求寸步不让。乾隆反而敕谕复信英王乔治三世,解释中国“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是尔国王所请派人留京一事,于天朝体制既属不合,而于尔国亦殊觉无益。”

——【美】史景迁《追寻现代中国》

材料二   1793 年,英国政府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中国,然而遗憾的是,乾隆大帝就是很傲慢地拒绝了英国人的要求。他的理由很简单:你们英国人的那些东西,我中华帝国都有,不需要。乾隆大帝这样说,就涉及到传统中国社会结构。传统中国,即前工业时代的中国,士阶层是传统中国的统治阶层,人数始终不多,商人阶层也不大,商业资本一直受到遏制,至于手工业者,这个阶层人数不少,但他们自生自灭,也不在政府考虑范围。最后一个阶级是农民,他们是自然经济的创造者,也是享用者,他们以最低的生活方式苟且地活着, 一代又一代。乾隆皇帝没有国际贸易的观念,不知道贸易失衡并不是单方面受害,而是影响正常的贸易,贸易的顺差不是越大越好,顺差到了一定的时候,就是问题。自马戛尔尼访华之后不到半个世纪,英国不法商人找到了鸦片去抵消贸易失衡。到 1830 年代,鸦片贸易已成为中国社会、中国财政甚至中国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摘编自马勇《重寻近代中国》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使团访华的使命、根源和清廷接待过程中所体现的体制。
(2)据材料二,概括乾隆拒绝英国使团要求的经济原因及其后果。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这一历史事件。
2020-07-0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届高三6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选修)
9 . 《明史》中提到:“其徒(西番使节)交措于道,外扰于邮传,内耗大官,……。然至者尤即遣还。乃宣宗时则久留京师,耗费益甚。”材料评述的是
A.郑和七下西洋B.朝贡贸易C.早期西学东渐D.内阁制度
2019-11-0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15届高三第一次质量调研(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基本功能是通过人口统计提供分配土地,增发赋税徭役兵役的依据,强制百姓履行为国家服役的义务,是皇权专制主义纳贡制度的法律体现。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

——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分省取士的作用?

材料二: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摆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和近代两种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户籍制度变化民众地位也发生很大变化,指出民众地位是怎样变化的?

2018-03-1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A片区高中联盟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