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D.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唐·白居易《朱陈村》(节选)

材料三   唐制:凡民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受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老及笃疾、废疾者,人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当户者(户主)增二十亩,皆以二十亩为永业,其余为口分。

——《新唐书·食货志》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其研判史料的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丝绸产品是中国面向世界的代表性物质生产成就。历史发展过程中,纺织业的若干著名品牌得以形成,“鲁缟”、“齐纨”、“蜀锦”等,均在历史文献中反复出现。

品牌文献
鲁缟《汉书》卷五十二《韩安国传》:“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疆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颜师古注:缟,素也。曲阜之地俗善作之,尤为轻细,故以取喻也。)
齐纨(汉)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李周翰注:“纨素细绢,出于齐国”。)
蜀锦(元)费著《蜀锦谱》:“蜀以锦擅名天下,故城名以锦官,江名以濯锦,而《蜀都赋》云: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摘编自王子今《战国秦汉商品地方品牌的经济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丝绸品牌得以形成的原因。
(2)在研究古代丝绸品牌时,你如何看待上述所引史料的研究价值。
4 .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河南、江苏、浙江、广西、内蒙古、吉林等地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
A.历史记述必须考古发现佐证B.商周时期就出现了铁犁牛耕
C.我国使用牛耕技术历史悠久D.文献资料史料价值极其有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某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青铜铸造业规模小且组织松散B.青铜器主要为饮食餐具
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D.青铜铸造工艺水平接近
2020-11-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置身于一个商品和货币、物资与人员、知识与宗教频繁而紧密的往来的时代,中国明清时期的中央与地方政府不可能自外于世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官方档案中可以看出,从顺治到乾隆期间至少有50件档案内容为与俄罗斯贸易的,其中贸易线路涉及到从东北的黑龙江、嫩江、北京、张家口、鄂尔多斯、伊犁、哈萨克整条草原丝绸之路的商道。……《华事夷言》中记载到:“因陆路所历风霜,故其茶味反佳。非如海船经过南洋暑热,致茶味亦减。马克思在《俄国的对华贸易》一文中也专门指出,恰克图贸易中的中国茶叶“大部分是上等货,即在大陆消费者中间享有盛誉的所谓商队茶,不同于由海上进口的次等货。”

材料二 明清两代都实行过海禁政策,给沿海人民甚至国计民生都带来严重后果,所以地方大员多以“开洋”为主要筹划。“莫若另为立法,将商人出洋之禁稍为变通,方有大裨于国计民生也”……通过数件珍贵的明天启、崇祯年间兵部尚书有关海禁事宜的题行稿,可知明代长期坚守的海禁政策至明末清初已与日益增多的对外贸易需求相悖。1685年,清政府在东南沿海创立粤海、闽海、浙海、江海四大海关,清廷实行开海通商政策。

材料三1761年,广东巡抚托恩多上奏“瑞典商船遭风货沉抚恤遇难水手折”,请求按照惯例,给予朝贡各国或外洋各国来中国贸易的商船予以灾难救助。从明清时代对朝贡体系和外洋贸易的维护来看,中国制定了明确的有关维护这一范围广阔的贸易秩序的措施与政策(《大清会典》在“朝贡”条目下设有专门的“周恤”、“拯救”等内容,具体规定了朝贡贸易或者自由贸易中发生的疾病、死难、飘风、飘海等灾难事件中的救助责任与赏罚措施)。这些共同遵守的法令与政策,是地区贸易秩序存在并得以维持、延续的重要因素。其间蕴含的互通、平等、周济的贸易精神,在现代依然有重要的价值。

——摘编自鱼宏亮《明清丝绸之路与世界贸易网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学者的研究运用了什么类型的史料,可以得出哪些结论?为了强化这些结论,还需要什么类型的史料作为辅助。
(2)据材料二分析清初开海通商的原因。据材料三《大清会典》中关于“朝贡”的规定有何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利簋足下连铸方座,此种方座青铜器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印证了《尚书·牧誓》中所记载的“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从中可以得出利簋的史料价值有

①商周青铜器用途广泛 ②商周青铜器铸有精美纹饰
③武王伐纣的时间 ④是研究武王伐纣的重要证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统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民生价值、学术价值和现代价值。下表是某校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的概况和当代学者对其认知的相关信息统计。

史料一从先秦到清末,比较系统地记载工艺的只有《考工记》和《天工开物》这两部书,其余散见于正史、稗史、笔记、小说,多半很简略,有的只是只言片语。
史料二有少数人视传统工艺为可有可无,是陈旧落后的物事,只能等着进博物馆束之高阁。但是,环顾四周,中国传统手工艺制品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史料三我国在经济转型和工业化浪潮中,众多珍贵的传统工艺长期陷于发展困境,甚至濒临失传。
史料四中国是世所公认的手工艺大国。中国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成就至为辉煌。
史料五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在经济转型和工业化浪潮中,都曾面临要不要保护、如何保护传统手工艺的难题。
史料六传统工艺具有“三品四信”的本质特征,即:实用的品格、理性的品格、审美的品格,人性、个性、能动性和永恒性。
史料七历时二十载、成集出版于2016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以下简称《全集》),被认为是《考工记》《天工开物》在当代的补编、续编之尝试。
史料八2004年,中国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11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摘编自华觉明《传统工艺的现代价值》等


结合中国史的所学知识,对上述史料进行重新组合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料,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小说《红楼梦)中,王熙凤说:“那时我爷爷专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对此描写判断合理的是
A.《红楼梦》是一部浪漫主义文学
B.政府严格控制当时的朝贡贸易
C.虚构的小说情节不具备史料价值
D.海禁政策难以在地方有效实施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唐代,来华的西方各族人员,人数众多,规模空前。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就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成为古代的世界大都会。开通的社会风气,使当时长安人的服饰都受到西方的影响。妇女常常身披仿自中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汉“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更聚居着越来越多的来自西方的客商。

——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于外来文化兼容并收的史实。分析这种文化包容状态形成的背景。

材料二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不仅在扬州沿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史考》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材料三   文学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的真实性,如陈寅恪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西晋末年盗贼并起,中原避难之人或远离本土迁至他乡,“其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则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囤聚堡坞,捃险自守,以避戎狄盗寇之难”,即反映了十六国时期北方人民的历史情况。


(3)尝试写出你所知道的反映唐代历史的一句诗,并说明其所反映的历史内容。你如何看待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