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7 道试题
1 . 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以下三则史料,他们研究的主题应是
A.安史之乱的危害B.文学体裁的演变
C.经济重心的南移D.赋税制度的沿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有学者检录宋代史料,从中搜罗出有关动物保护的诏令共57篇(如表)由此可知当时
动物保护诏令颁布时间分布
季节
时间(月)十一十二
诏令(篇)61025640122343
合计(篇)3324

A.建立了完备的动物保护奖惩机制
B.生产活动注重时节和万物生长的规律
C.禁止猎杀一切珍禽奇兽驴骡驼马
D.官员和百姓具有高度的动物保护意识
2021-05-17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明史》中记载: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计算)。”上述史料可以用来佐证明朝对外交往的
①路线   ②目的   ③影响   ④方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 .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说明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清政府积极地开拓世界市场
C.闭关锁国政策终止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5 . 据史料记载,战国时代,粮食亩产二石(石为古代计量单位)已有一定的普遍性,比西周亩产一石或一石多增长60%-100%.关于这一时期推动粮食增长的因素,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精耕细作农业形成B.铁犁牛耕普及全国
C.封建土地私有确立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
2021-10-30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宋代部分学者留下的史料。据此可知宋代
材料来源
僦屋出钱号日痴钱,故赁取值者,京师人指为钱井经商陶谷《清异录》
开封“甲第星罗,比屋鳞次,坊无广巷,市不通骑”杨侃《皇畿赋》
自村疃而迁于邑,自邑而迁于郡者亦多矣洪迈《容斋续笔》
杭州“城郭广阔,户口繁伙。民居屋宇高森,接栋连檐,寸尺无空”吴自牧《梦粱录》
A.城市建设布局紧凑B.人口的流动规模大
C.城市经济效应增强D.城乡经济呈一体化
7 .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在唐中后期发生了重要变化。记载这一变化的史料是
A.“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B.“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C.“量出以制入”“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D.“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8 . 下表所示是隋唐五代时期汉文商业契约文书(部分)的基本构成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商业贸易主体多元化B.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C.经济史研究史料全面D.经济活动秩序趋于规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表是西汉部分国家赈贷及其用途类别。这反映了西汉主要意在
时间史料出处类别
元狩三年徒贫民,衣食皆仰给县官,贷与产业《汉书·食货志》生产和消费并贷
本始四年遣使者赈货困乏《汉书·宣帝纪》生产性借货
地节三年假田与贫民,货种、食《汉书·宣帝纪》生产和消费并货
初元元年假公田与贫民,家资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汉书.元帝纪》生产和消费并贷
A.巩固庄园经济的发展B.保护贫农利益
C.维护小农经济的延续D.建立赈贷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据史料记载,明中后期濮阳人刘滋,少为庠生,后因家贫,卖掉家中仅有的不足20亩田,“逐十一之利,十余年至数万金”;常熟人毛晋,明末应试不第,回乡以刻书、贩书和买卖字画为业,里中谚云:“三百六十行生意,不如鬻书于毛氏。”这反映出
A.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商人政治地位显著提高
C.重农抑商政策出现逆转D.地域性商人群体的涌现
2021-02-0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新高考)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