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2 道试题
1 . 下图中的城市布局反映了当时坊市分开与打破交易时间限制的特点。
2 .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史实,其中因果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刀耕火种→小农经济形成
B.铁犁牛耕→井田制形成
C.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形成
D.土地兼并→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3 . 南安一中的学生在进行《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城市》的研究性学习中,有位学生搜集到这么一则材料:“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下列与该现象说法一致的是(   
A.日中而市,交易而退
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清代学者洪吉亮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矛盾B.作者主张控制人口增长
C.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D.作者主张重农抑商
5 . 东汉崔《政论》说:“(赵过)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材料中描述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B.C.D.
2013-03-04更新 | 9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年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卷
6 .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农业灌溉工具革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下列有关的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曹魏时的翻车
B.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C.汉朝的漕渠
D.唐朝的风力水车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朕现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农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清《世宗实录》
(1)材料一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什么?请你根据材料二归纳清世宗(雍正帝)的观点。
(2)尽管封建社会长期推行抑制手工业的政策,但还是取得了辉煌成就。请列举古代冶炼业、丝织业、陶瓷业成就各一例。
(3)在今天的经济建设中,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2010-07-28更新 | 7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
8 . 据研究发现,《清明上河图》中有商家设置的广告招牌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箱广告4块,大型广告装饰彩楼、欢门5座。这反映出北宋
①商业活动空间限制打破                      ②商业活动时间限制打破
③城市经济经营手段先进                      ④城市经济活动较为繁盛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10-07-19更新 | 8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苏海安县南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材料二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鹿洲初集》卷三《论南洋事宜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清政府采取何种经济政策?这种经济政策对当时及之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0-07-19更新 | 3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苏海安县南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10 . 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①“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成为社会风气       ②土地兼并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③这导致工商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④这是清政府“重本抑末”政策的结果
A.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