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诗人的居所)也可怜。”作者旨在说明
A.大邑有唯一瓷窑B.制瓷技术的高超
C.城市经济的繁荣D.生活条件的艰辛
2 . “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反映出当时
A.犁耕技术取得重大进步B.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
C.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D.使用水排提高生产效率
2016-11-2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下列观点中,与其它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4 . 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力灌溉工具——水排,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材料二(康熙五十五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

(1)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这里的“海禁”与材料一中的“海禁”有什么不同?

(3)据材料三,指出“开海”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海禁”政策对中国社会长远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由“开海”与“海禁”的反复,指出清朝统治者政治决策上的根本出发点。

7 . 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位于成都平原的一座2000多年前的大型水利工程经受住了考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B.井渠C.都江堰D.灵渠
8 .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
2016-11-18更新 | 5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苏连云港灌南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9 . 以下引文出自我国某朝代的法律条文:“凡将牛、马、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绸绢、丝绵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根据我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此法律条文当是下列哪一朝代的
A.南宋B.元朝C.明朝D.民国
2016-11-18更新 | 7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苏灌云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016-11-18更新 | 1573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0年江苏连云港灌南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