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20年,欧洲爆发了贸易危机,以西班牙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遭沉重打击。1634年,菲利浦四世限制船只出海;1639年,在马尼拉,许多商人遭西班牙人屠杀;1640年,日本断绝了与澳门所有贸易;1641年,马六甲落入荷兰人手中,印度果阿与澳门的联系也被切断,中国白银流入被阻断。明朝末年日益恶化的通货膨胀(针对铜钱),正是白银进口长期不足的严重后果之一。长江三角洲人口稠密、经济高度商品化,急需白银对付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导致谷价暴涨,给城镇居民带来极大灾难,以养蚕为生者处境艰难。由于国际丝绸贸易萎缩,浙江湖州丝绸迅速衰落。16261640年,罕见旱涝和蝗灾接踵,伴随天花,导致晚明人口大幅下降,中国也被卷入17世纪那场困扰着地中海的世界危机。三吴向为出口贸易中心,因白银流入受阻外贸获利大打折扣,无暇自顾。宋明国赋“取诸东南,用之西北”的传统受到挑战,盖“东墙”穷绌,何以补缀“西墙”?崇祯困坐深宫,为饷银发愁。

——摘编自《揭秘明朝灭亡真正原因:竟是灭亡于经济崩溃》

材料二   在战争期间,英国征服的法国在加拿大殖民地,大部分归还原主人。英国将马尼拉和哈瓦那归还西班牙,将瓜德罗普、马提尼克、圣卢西亚、戈雷和印度的工厂归还法国。作为回报,法国将加拿大、多米尼加、格林纳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和多巴哥割让英国。法国还将路易斯安纳州东半部(从密西西比河到阿巴拉契亚山脉区域)割让英国。西班牙把佛罗里达割让英国。法国在枫丹白露条约(1762年)中秘密地把路易斯安那给了西班牙。此外,当法国在印度重新建立工厂时,法国承认英国客户是印度的统治者,并保证不向孟加拉派遣军队。英国同意拆除在洪都拉斯的防御工事,但保留了一个伐木殖民地。法国割让了它在北美大陆的所有领土,但保留了纽芬兰岛和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两个小岛的捕鱼权,那里的渔民可以在那里弄干他们的渔获。法国的殖民地瓜德罗普也获得了回报,它被认为比加拿大更有价值。

——摘编自1763年《巴黎和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后期经济发展状况。简析导致明朝末期经济状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63年《巴黎和约》签订,其签订的国家是哪两个国家?是什么战争的结果?简评1763年《巴黎和约》的影响。
2022-07-2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科)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传说时代“神农尝百草,遇赤得茶而解”开始,茶就走进了中国人的视野。魏晋以来,茶因清淡虚静而渐渐受到佛、道教徒的广泛受用。唐朝时,饮茶多以茶饼研木,煮茶时讲究“三沸”,使得烹茶更具文人雅兴,于是茶道大行。当时南方产生了官茶四、寺茶四、农茶园等不同形式的茶园,仅湖州造茶一年就是“万八千四百八斤”。唐朝政府还开辟茶马古道、开设茶马交易市场,强化边设管理。随着唐朝与日本、印度、波斯、非洲国家的交流,茶叶也交流到了世界各地。宋元时代,出现了在茶中添加马奶、红枣、枸杞、油酥等物的习俗。明清时期,沿着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形成了一条海上茶叶之路,以茶叶为大宗、经蒙古高原到俄罗斯的恰克图贸易也走向兴盛。

——彭星霖《基于历史角度分析茶业在我国的发展与兴衰变化》等

材料二   1657年,荷兰人把少量中国红茶转运英国,茶叶首次登陆英伦。1662年,英王查理二世迎娶葡萄牙公主凯瑟琳,饮茶嗜好被带入宫廷,引得“英人争先恐后以饮茶为一荣幸事”。1668年,东印度公司控制了北美十三州的茶叶转运,使得当地茶价高出英国本土一倍。19世纪,葡萄牙王室为解决财政问题,将中国茶树引种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郊的皇家植物园,种植、采摘和烘焙茶叶的方法与中国完全一样。在中国茶农指导下,巴西种茶业一度蓬勃发展,在1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上,巴西出产的茶叶赢得了广泛赞誉。巴西人至今仍把茶叫作“洒”,与中文发音非常接近。秘鲁、牙买加、阿根廷等南美洲国家也都开展过中国茶树的引种工作。

——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较于古代,17-19世纪中国茶对外传播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茶向世界传播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的明朝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和核心经济体,在对外贸易中保持着巨大的顺差。中国的瓷器、丝绸的出口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主导地位,而这些商品的出口换来的大量白银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白银的“终极秘窖”,以平衡中国几乎永远保持的贸易出口顺差。私人海上贸易与白银货币化的双向互动,见证了明朝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并且成为了明朝走向世界的纽带,使得明朝参与了世界贸易体系的初步架构,在世界贸易的整体化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陈延轩《浅析明朝私人海上贸易与白银货币化之关系》

材料二   与此同时(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外国进口商品的数量和种类大幅度增加,倾销地区的范围更加扩大。同时中国丝、茶等大宗商品及其他商品的出口量也不断增加。由于英人赫德、李泰国长期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一职,致使出口商品的销售价格不断下跌,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开始逐渐处于不利地位。在国内某些地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城乡各地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许多手工业工人和部分农民破产失业,其中的一部分成为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雇佣工人。

——据田兵权《试论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演变》

材料三   地理大发现……表现之二,是促进了世界人种的大规模流动,世界人种的地理分布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白种人跨出了欧洲,首先来到非洲,接着征服了美洲,并就此定居下来。美洲的原有居民印第安人遭到残酷地虐待与屠杀,人口锐减,造成美洲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最终导致了大量的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做奴隶。结果,美洲出现了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种汇合。不同种族之间的通婚造成许多混血种人,种族之间的联系空前加强。

——据池小平《地理大发现的基本动因和重大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国在中外贸易中的地位,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人种流动产生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东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洛阳。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出产的丝绸,在明朝时期成为综合贸易之路。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有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明朝还有从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等。

——摘编自杨建新、卢苇《丝绸之路》

材料二   丝绸之路又称“陶瓷之路”。中国瓷器自汉唐以来,就通过各种途径向外传播。到明朝中期,由于西方人的加入,中国瓷器的外销急剧上升,攀上历史最高峰。精湛的中国陶瓷通过各种各样的贸易渠道,传到世界各地,在为世界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也对世界陶瓷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世界各国的文化,也同样影响着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陶瓷艺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变化。(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丝绸之路”上,中国瓷器“外销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并概括“陶瓷之路”产生的影响。(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中国商品价廉物美,具有强大竞争力,是以沿海居民造作皆洋船行销,岁收银钱百十万。康熙七年(1668年),郑氏退守台湾,广东松弛海禁。康熙八年(1669年),沿海居民复界。三藩之乱平定之际,福建、广东督抚上疏,废除海禁、准民出海。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台湾平定,沿海居民复归故土。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朝正式开海,准许百姓对外贸易,设立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总领本省海关口 岸。自开禁后,每年出海贸易者多至千余,回者不过十之五六,不少人留居南洋;康熙五十六年 (1717年),禁止南洋贸易,一度繁荣的对外贸易,又复委顿,沿海经济日趋萧条。

——摘编自《康熙海禁》

材料二   邓小平认为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利用外资是发展社会生产 力的有力手段,我国应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和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吸收包括由资本主义创造的所有人类文明成果。在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指导下,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部分企业开始国际化进程。进入21世纪,我国加入WTO,区域和双边经贸合作深度推进。1978—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由0.78%提升到6.7% ;吸收外资连续15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中国对外开放优化了世界经济格局,拓宽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将最终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共同受益。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朝对“海禁”的态度。简析康熙朝“开禁”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形成的原因。概括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重要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末明初,日本武士、商人、浪人到中国沿海武走私、抢掠骚扰。为防止沿海反叛势力私通倭寇洪武三年(1370年)明朝罢“太仓黄渡市船司”洪武四年(1371年)颁布禁海令”洪武七年(1374年)撤销了自唐朝起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泉州、明州、广州市舶司。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放开朝贡贺易仍不准民间出海。而后随倭患海禁愈加严格。隆庆元年(1567年)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开放福建津州府月港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和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但仍禁止对日本贸易私自前往以通倭”罪处。隆庆开关使民间海外贸易获得合法地位东南沿海海外贺易进入新时期。隆庆初仅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成效明显。明朝产品请如丝织品、瓷器、茶叶、铁器等广受世界欢迎致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摘编自《闭关锁国》

材料二斯密从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出发要求废除一切特权和限制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应听任个人自由发展追求自己的利益同他人自由竞争。这种政策下政府的职能或君主的义务只有三项第一保护本国社会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暴行与侵略也就是建立国防。第二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保护社会中任何人不受其他人的悔或压迫保证人民私有对产的安全。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由大社会而不是少数人经营的公共事业及公共设范服务的对象不是少数人或个别人而是为了便于实施前两种职能同时为社会商业发展提供便利、为青少年提供基本教育。总体来说斯密主张的政府职能是让政府扮演“守夜人”的角色保证社会经济运转的正常秩序。对于企业家的经济活动本身政府没必要也不应加以干涉应任其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自由竞争。

——摘编自《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忠想的道德哲学基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概括明朝“隆庆元年”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斯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出现的背景?简评斯密主张的政府角色。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广州为中国南方对外贸易之最大城市。秦时已为岭南地区的政经文化中心,梁朝时已有印度、锡兰及南洋各国商人来此贸易,输入宝玩、香料、药品等,中国出口则以丝绸、瓷器为大宗。隋唐时代,亦以酿酒、丝织、陶瓷及炼铁等业最为发达。开元二年,唐王朝设市舶使,扩大与南太平洋及印度洋诸国贸易,其对外贸易量为全国第一。唐宋时期,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可到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清初期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1845-1850年,广州输出的茶叶由7600万磅下降到5500万磅,经济在总体上大大落后于上海。然而由于商业性农业继续得到发展,蚕桑生产的规模和范围大大增加,国际市场对广东生丝的需求日益增加,成为挽救广州贸易颓势的重要措施。1871年广州生丝的出口已占全国输出总额的四分之一,并仍保持增长趋势。陈启源于1872年在南海创办中国第一家机器煤丝厂―继昌隆丝厂,成为中国近代机器革命的先声,至1899年,广州机器缫丝业,约计有200家土丝出洋。孙中山创作著名的《实业计划》,充分肯定了广州的经济地位,对后来广州以至全国的经济建设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马建国《晚清广州经济转型的基本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广州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唐宋以来广州对外贸易一直居于重要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广州贸易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