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7 道试题
1 . 重农抑商自商鞅首倡以来一直是古代中国的既定经济政策,然而政府抑商的同时,又实行专卖制度。据此推断中国古代政府
A.避免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B.保证农业生产和发展
C.以行政手段介入商业来获利D.经济政策具有随意性
8-9高一·广东汕头·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精耕细作的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021-03-18更新 | 255次组卷 | 8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才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抽考比赛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针对明朝海外贸易制度变迁问题的研究,学界已有很多。李金明等学者认为,明朝中后期私人海外贸易的繁荣发展是内部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的,而明代中央权贵利益集团最终进行开海仅仅是为了增加税收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军费和财政开支。晁中辰等学者认为开禁是明代中央权贵利益集团为解决沿海商人集团严重走私问题的一种权宜之计,是“于通之之中,寓禁之之法”的政策。李庆新等学者认为明中后期政府官员中海禁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主张开海的思想占据了上风,这种开海思想观念的转变最终在隆庆初年导致了海禁制度的变革。

——摘编自张柳、潘洪岩《从海商利益集团兴起的角度分析明代海禁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明朝“海禁”制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予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说明有理有据)
2010·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4 . 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耒耜经》记载,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材料记载的耕作工具被称为
A.耦犁
B.耧车
C.曲辕犁
D.翻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统计,仅在明朝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平均每年十余次。其中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在遗嘱中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明朝政府尊重他们的选择,按照亲王的礼仪予以厚葬。这反映出
A.明朝政府长期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B.郑和下西洋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
C.朝贡贸易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
D.中华文明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2018-05-28更新 | 488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沐彬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竞赛选拔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观点认为,古代中国“由于帝国军事——官僚政治体制所造成的病态消费极为膨胀,……促使手工业部门结构恶性‘浮肿’,纺织、陶瓷、酿酒、制茶、金银首饰以致造纸印刷等都病态地偏向政府官僚的奢侈消费一头倾斜。”这种现象导致了
A.民营工商业发展空间较小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主导地位
C.难以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D.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西方
2020-10-13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9 . “布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布”的主要材料是
A.丝B.毛C.麻D.棉
2019-05-07更新 | 343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挑战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877年,西方学者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用于描述汉代时期的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交通线。这里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
A.产生背景B.主要行人C.路线走向D.开通前提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