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朝均田制规定:“丁男给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八十亩”, “亲王百顷,职事官正一品六十顷,郡王及职事官从一品各五十顷……云骑尉、武骑尉各六十亩”。奴婢不授田。朝廷这种做法
A.充分反映了农民的土地要求B.实行的是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C.主要是将地主土地分给农民D.实际上是按身份地位占有耕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B.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
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
2021-11-02更新 | 138次组卷 | 74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沐彬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历史试题
3 . 编户齐民是汉代政府实行的户籍制度,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由此可得知
A.平民可以随意迁徙
B.政府借此保障收入
C.农业要求精耕细作
D.汉代禁止土地兼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旧五代史·食货志》中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
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D.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
2020-06-02更新 | 142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全科竞赛历史试题
5 . 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这说明
A.私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被废弛
C.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D.新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
2019-08-29更新 | 193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实验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5月尖子生对抗赛历史试题
6 . 明朝初年,政府把工匠分为轮班工匠和住坐工匠两种。轮班指各地的工匠轮流赴京服役,以三年为一班,期限三个月,役毕回家;住坐指工匠每月上十天工,其余时间可自由支配。这一举措
A.解除了对工匠的人身控制B.体现了民营手工业主导地位
C.体现了赋役制度重大变革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需求
7 . 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别名“洋货行”“洋行”,有“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之誉。下列关于“十三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现出清政府在新形势下逐渐开放B.折射出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
C.极大地促进了中西经济贸易的发展D.由清政府任命“十三行”官吏加以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朝中后期,在摒建龙溪、南靖、长泰、云霄,漳浦、平和等县,佃户向地主交纳“粪土银若干,名曰“悃头银”,从而获得长期佃种的权力,使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这种现象表明
A.农业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C.农民土地私有制形成D.“重本”政策松动
9 . 汉代司马迁说“楚越之地…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南宋时则有“(江浙)财赋之地,人物渊薮(聚集)”的说法。这说明
A.汉朝长江流域人民财税负担沉重
B.南宋北方移民给江浙带来大量财富
C.经济重心南移带来文化中心南移
D.长江流域的农业生态优于中原地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古就以农立国,“民以食为天”的思想悠远久长。反观历史,饥荒不断,据统计,从公元前18世纪以来的4000年间,共计发生各种灾害有5500多次,平均每半年即发生灾害一次。为此,历代统治者往往将粮食看作为天下之大命的重要物资,把它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位置。最早的粮食安全思想反映在《礼制·王制》,提出“耕三馀一”,即粮食的安全系数为50%,按粮食的年度计算,年末的库存率(包括政府和民间库存)相当于半年的粮食消费量。汉代贾谊积极主张发展粮食生产,重视粮食储备,认为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唐宋时期,形成了体系健全的救荒救灾的仓储制度,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历代政府一方面发挥政府在粮食流通中干预作用,另一方面,还发挥自由贸易在调节粮食余缺的作用,如乾隆时期,对建立全国统一粮食市场的必要性就有着清醒的认识,并给粮食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超过6000亿斤,1984年粮食产量超过8000亿斤,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2000亿斤大关,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突破13000亿斤,之后的几年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上。粮食生产跃上新台阶,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古代重视粮食安全的主要做法以及影响古代粮食安全的基本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产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
2020-06-11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