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
农耕区域年人均耕田数平均亩产量粮食总收入量
南方农耕区23小亩1.37石32石
中原农耕区30小亩1.5石45石
西北屯垦区74小亩0.4石29石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
B.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C.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
D.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
2017-10-31更新 | 195次组卷 | 28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高中历史知识竞赛试题
2 . 宋代有“榜下择婿”的风习,每当科举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这反映了(        )
A.门第观念彻底废除B.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C.官商勾结风气严重D.社会婚姻观念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唐后,汴州(开封)、宋州(商丘)、楚州(淮安)、广陵(扬州)、苏州和杭州等城市逐渐繁起来,其主要原因是
A.运河航运的兴盛
B.长江航运的发达
C.江南经济的发展
D.对外贸易的兴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种植过的一种天然彩色棉花,由江南农民织成“紫花布”,曾是19世纪30年代风靡英国的绅士服装衣料。据此可知
A.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在海外受到欢迎
C.中国的棉纺织业生产方式领先英国
D.江南地区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国语·鲁语上》载:“昔烈山氏(烈山:其意为放火烧荒)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柱:意为“尖头木棒”),能殖百谷百蔬。”材料可以佐证
A.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B.铁器的冶炼情况
C.轩辕氏对农业的贡献
D.神农氏创造耒耜
2017-09-05更新 | 458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华侨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知识竞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这说明
A.农业生产结构很脆弱
B.小农经济具有较强再生能力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民要承受很高的赋役负担
2017-08-06更新 | 134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华侨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知识竞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宋蔡襄在担任福州知府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作《福州五戒》,其一曰:“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观今之俗,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这表明当时
A.社会风气逐渐败坏
B.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C.逐利意识普遍强化
D.门第制度不复存在
2017-07-13更新 | 127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沐彬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竞赛选拔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观察《中国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变迁图》,依据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汉代丝织业中心由都城长安向全国各地辐射
B.唐宋时期的丝织业是发展最快的手工业部门
C.元至清朝苏州、南京等地也成为丝织业中心
D.古代丝织业中心多数分布在丝绸之路的沿线
9 . 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演变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阶段,与其相对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大致为
A.石器时代—铁器时代—青铜时代B.铁器时代—青铜时代—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石器时代—铁器时代D.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这一变化
A.说明边境贸易影响政局稳定B.体现了宋代商品贸易有所退化
C.使得宋代商品市场得到拓展D.体现宋代政府软弱的民族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