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2022年电视剧《梦华录》中提到东京街道上有少量“正店”,即获得了政府特许酿酒权的酒店,其余则是众多“脚店”,他们需要从正店买酒。据史料记载,当时东京有七十二家正店,脚店则有成百上千。据此可知(     )
A.北宋的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B.北宋政府通过专卖制度增加收入
C.脚店的规模和经营水平都不及正店
D.饮酒之风在北宋发展的日益壮大
2022-12-28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贫穷田舍汉”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农民问题历来是国家关注、治理的重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时农民需要承担何种赋役?

材料二

A.“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悉并一条,皆计亩征银。”

B.“百姓及客等,约丁产,定等第,均率作,年支两税。其应税斛斗,据大历十四年见佃青苗地额均税……其旧租庸及诸色名目,一切并停。”

C.“臣请敕部行文直隶各省地方官,确查各县地亩若干,统计地丁、人丁之银数若干,按亩均派,在有地者所加无多不为苦,无地者得免赔累,实幸。”


(2)秦汉之后,历代政府也对赋役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请写出材料二中相应赋役制度的名称并按时间先后排序

材料三 贫穷田舍汉,……今世作夫妻。妇即客舂捣,夫即客扶犁。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里正催庸调,村头共相催。幞头巾子露,衫破肚皮开。体上无禈绔,足下复无鞋。……里正被脚蹴,村头被拳搓。……租调无处出,还需里正倍(赔)。门前见债主,入户见贫妻。舍漏儿啼哭,重重逢苦灾。如此硬穷汉,村村一两枚。

——王梵志《贫穷田舍汉》


(3)①依据材料三推测作者生活的朝代并说明理由。②此材料可作为研究作者所处时代“农民的生活状况”的(A直接史料/ B间接史料)。
(4)诗中的“里正”的主要职责是 (双选)
A.赈济族人 B.维持治安 C.催纳赋税 D.掌管狱讼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农民生活状况的认识。
2021-12-26更新 | 23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据史料记载和《清明上河图》所绘,北宋东京城十分繁华;《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中可清晰看到,当时的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反映了当时(     
A.对外贸易高度繁荣B.民众税收负担沉重
C.城市经济职能凸显D.绘画技术相当高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汉代画像石是研究汉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史料。下图中画像石的场景反映出汉代

牛耕画像石

农人锄草画像石

A.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传统犁耕技术基本定型D.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代有医书传世的医家中,有明确文献记载其为中途弃举从医者多达数十人,而未有医书传世的儒生弃举从医者更是不在少数,在各地方志及其他史料中有许多相关记载。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八股取士阻断平民入仕道路B.医药事业进步带动从医热潮
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D.经世致用思想改变价值取向
6 . 下面图文是关于中国古代某一城市的史料。下列对这一城市的的描述,与史实相符合的有

①城中的居住区与商业区明显分开   ②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③出现说书等娱乐兼营商业场所   ④到了晚上,一片灯火通明,人流如潮,叫卖之声不绝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4-12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下栏为2020年发布的汉代路县故城部分考古成果,为我们了解当时“路县人”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史料。从中可推测出
A.路县人最早培育出粟和水稻B.路县农业处于铁犁牛耕阶段
C.汉代的冶炼技术比较发达D.路县的商业贸易尚不活跃
2021-06-01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1届高三适应性训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下表是西汉部分国家赈贷及其用途类别。这反映了西汉主要意在
时间史料出处类别
元狩三年徒贫民,衣食皆仰给县官,贷与产业《汉书·食货志》生产和消费并贷
本始四年遣使者赈货困乏《汉书·宣帝纪》生产性借货
地节三年假田与贫民,货种、食《汉书·宣帝纪》生产和消费并货
初元元年假公田与贫民,家资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汉书.元帝纪》生产和消费并贷
A.巩固庄园经济的发展B.保护贫农利益
C.维护小农经济的延续D.建立赈贷体系
9 . 下表所示是隋唐五代时期汉文商业契约文书(部分)的基本构成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商业贸易主体多元化B.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C.经济史研究史料全面D.经济活动秩序趋于规范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的禁酒政策最早可以上溯到夏禹颁布的“绝旨酒”。汉初,丞相萧何制定法令禁“无故群饮”,除特殊的场合和饮酒日,不许三人以上者随意饮酒。实施严格之时对特殊场合和日子也有限制,如西汉时某些郡国特别规定:禁民嫁娶时以酒食相贺。汉代的“禁群饮”是周公《酒诰》政策的延续,所不同的是处罚措施由“予其杀”转变为“罚金四两”。据史料记载汉政府还曾多次禁酤(禁止买卖酒),如《汉书》卷五《景帝纪》:“中三年,夏旱,禁酤酒”。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中国古代第一次实行榷酒政策。榷酒,就是政府严格限制民间私酿自卖酒类,由政府独专其利。十七年后,又改专卖为征税,每升税四钱。榷酒税酒实质上是变相的“禁酒令”,顺应了时代要求。有汉一代,由于种种原因,酒禁的各项措施并不能得到彻底的实施。

——摘编自陈严《论秦汉时期的禁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禁酒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禁酒政策的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