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列有商青铜立人像和西周晋侯鸟尊这两件珍贵文物,商周时期这两件青铜器的铸造应归功于
A.官营手工业B.民间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
2021-09-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建议历史(必修)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2021-09-04更新 | 696次组卷 | 172卷引用:2010年江苏省淮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器,烘绽青囊翻门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介绍的元朝人民生活场景属于
A.高度发达的棉纺织业B.自给自足的农业生活
C.高度发达的制瓷业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021-09-0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古诗云:“山田久欲坼,秋至尚求雨。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材料中的“车”是指
A.B.
C.D.
2021-09-0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5 .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冶金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②灌钢法
③青铜铸造技术 ④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④①②
2021-09-0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朝万历年间《嘉定县志》记载,当时全县耕地约12986顷,其中不能种植作物的板荒地1301.9顷,种稻的田地约为1311.6顷,种植棉花和豆类等经济作物的田地为10372.5顷。这表明在当地
A.小农经济逐步走向了解体B.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C.农民和市场联系较为密切D.人地矛盾的状况日益突出
7 . 《资治通鉴》对某一制度记载:“(政府)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医移退一,使之与居者均,无侥利。”该制度的实施
A.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延续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增加了农民缴纳赋税的经济负担
D.实现了赋税形式由实物向货币转变
2021-07-13更新 | 410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有学者认为,唐朝越窑秘色瓷的生产是为了满足当地政府土贡需要。据统计,当时越地共有窑场97处,但土贡数量每年仅50只而已。秘色瓷是贡品,民间禁用。从宁波明州港码头遗址的挖掘中可以发现,越窑把大批贡余秘色瓷销往国外。据此推断
A.青花瓷贡品虽然量少但出口利润丰厚B.海外贸易利润反促越窑秘色瓷的发展
C.秘色瓷税收成为唐朝国库的主要来源D.皇室对北方瓷器喜爱推动制瓷业发展
2021-07-0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列两幅图中关于粮食外销中心的转移反映了
A.太湖地区的衰落B.经济重心的转移
C.经济结构的差异D.市镇经济的发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明朝时期,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靠购买外地粮食生活。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这些现象表明
A.崇利的意识已蔚然成风B.商业性农业得到了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转变D.闭关自守政策出现松弛
2021-07-02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