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6 道试题
1 .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2022-01-12更新 | 372次组卷 | 47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选修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在唐中后期发生了重要变化,下列选项描述了一这变化的是
A.“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B.“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C.“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D.“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3 . 下表是雍正、乾隆年间人均土地占有量统计表,据此可以获得的直接信息是
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1734年)2735546232.54
乾隆十八年(1753年)1027500006.89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2080957963.56
A.资源危机日益暴露B.耕地面积逐步减少
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D.重农抑商的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田界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允许土地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2021-12-27更新 | 292次组卷 | 56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5 . 关于下列两种古代生产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工具都是古代农业生产领域重大发明
B.两种工具使用都使人类摆脱了自然力限制
C.两种工具都能够在生产中节省一定的人力
D.两项发明在当时都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6 . 东汉末年至魏晋之际,关中、中原两大经济区的人口急剧减少,北方士民纷纷背井离乡,举家南迁。此后南方许多荒原变成肥田沃野,荆扬的洞庭、鄱阳、太湖流域成了谷仓地带,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三熟之稻”。这说明当时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造成了南方人多地少的矛盾B.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
C.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D.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021-10-20更新 | 455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靖江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蠲免,除“偏灾赈蠲外,凡逋负(拖欠赋税)之在民者,与银谷食种之贷而未收者,遇国家庆典,或巡幸,或军兴,辄止勿责”。据此可知,蠲免政策旨在
A.减轻地方财政负担B.稳定地方社会秩序
C.遏制地方官员贪腐D.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2021-09-27更新 | 8282次组卷 | 78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综合练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材料中“鬼市子”的出现反映了
A.政府严格控制商业活动的时间B.农村自发的集市贸易开始出现
C.政府对商业交易活动监管放松D.地域性商人群体扩大经营范围
9 . 《商君书》:“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材料反映了当时出现的
A.闭关锁国政策B.重农抑商思想C.工商皆本理念D.抑制兼并措施
10 . 铁犁牛耕这种耕作方式最早出现于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宋元时期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