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6 道试题
1 . 下表为西汉时期的一些史料,这些史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史料出处
牛者所以植谷者,民之命。是以王法禁杀牛,民犯禁杀之者诛,故曰为亡之数。《淮南子》
平帝元始三年,下诏移民,“至徙所,赐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汉书》
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劝民“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汉书》

A.官府保护小农经济B.犁耕技术不断革新
C.家庭生产模式定型D.牛耕生产普及全国
2022-02-2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届高三12月份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有关唐代长安城西市的三则史料。史料可证明当时
《两京新记》日(张)通妻陶氏,常于西市鬻饭,精而价贱
《唐语林》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馍,可立办也
《酒肆行》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

A.西市饮食业适应市场多种需求B.西市不受政府直接监管
C.西市成为经营餐饮的专业场所D.西市经营突破时空限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史料记载,“蜀民以铁钱重, 私为券, 谓之交子(纸币), 以便贸易”这一现象出现于
A.隋朝B.唐朝C.五代十国D.北宋
4 . 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以下三则史料,他们研究的主题应是
①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韩愈)
②天宝已后,戎事方殷,两河宿兵,户赋不入,军国费用,取资江淮。(唐宪宗)③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
A.安史之乱的危害B.文学体裁的演变
C.经济重心的南移D.赋税制度的沿革
2021-01-26更新 | 410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在唐中后期发生了重要变化。记载这一变化的史料是
A.“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B.“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C.“量出以制入”“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D.“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三角贸易对中国的影响B.民间贸易兴盛和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拓展D.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史》 记载凡大食、暹罗等诸蕃并通货物, “以金银……杂色锦缗钱、 铅锡、杂色帛、瓷器,市香药、犀、象……”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海外贸易繁荣兴盛
C.政府抑制商业发展D.陆上丝绸之路兴盛
2021-01-0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诗词谚语作为史料来源之一,为研究历史提供了许多珍贵而有价值的资料。对下表诗词谚语解读正确的是
选项诗词或谚语解读
A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
B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C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代青瓷的美丽色彩
D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边境战争阻碍宋代经济发展
A.AB.BC.CD.D
10 . 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2020-12-02更新 | 4407次组卷 | 76卷引用:浙江省2017届4月第二次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