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炀帝继位后,承高祖(隋文帝)和平之后,法网疏阔,户口多有遗漏。有的人已经成年,仍说还小;有的人还未年老,就已被免除了赋税。裴蕴向皇帝提议“大索貌阅”(一个个目测)。如有一人情况不属实,那么有关官员就要被解职,乡正和里长都要被流放到远方。又允许百姓互相检举,如纠察到一个谎报年龄的壮丁,就让被纠察的那一家世世代代为他交税和代他做劳役。大业五年(609年),诸郡统计新增加壮丁243000,新登记在簿的人口达641500

——据《隋书.裴蕴传》

材料二   鱼鳞图册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历代统治者视土地为人民的衣食之本,国家财富的源泉”,势必丈量土地,编造籍册。鱼鳞图册在宋元两代均未能普及,“而明祖,则能剑及覆及,竭全力以赴之。故鱼鳞图册独著于明,至清代政府仍沿袭之”。明代鱼鳞图册的形式比较规范,“田地以丘相挨,如鱼鳞之相比,或官或民,或高或圩,或肥或瘠,或山或荡,逐图细注,而业主姓名随之,年月买卖,则年有开注”。

——据赵彦昌、黄娜《鱼鳞图册变迁考》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大索貌阅”的背景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鱼鳞图册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载,西汉政府组织中,有少府、将作大匠、水街及大司农四个机关,在这四个机关之中,都有各种工官的设置。如在少府属下有考工室、左右司空、东织室、西织室、东园将、尚方等。此外,对于盐、铁、金、铜、木、石、造船、纺织、田器等手工业,都有国营工场,由政府设置各种公官分别管理。

——翦伯赞《秦汉史》

材料二   15世纪后半期,松江崛起成为工业中心,主要因为耕种者改种棉花,以期有利可图。1433年,棉花明显地成为松江税收中的一个永久性项目,此后更扩展为一种共同的农村副业。1486年,松江知府开始实行把部分税收由实物转为白银,进一步推动棉花成为一种为市场销售而生产的货品。同样的税收刺激亦在华北产生作用:在那里,原棉的生产扩展到足以满足松江商业纺织者不断增长的需求。

——卜正民《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的管理手工业的政策。
(2)依据材料二指出松江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021-05-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一中、广灵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到清代,一方面世人仍坚持“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另一方面也有人提出了农工商皆为本的思想。


(1)两种认识观点的区别是什么?
(2)前一种观点产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后一种观点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3)如何评价这两种观点?
2021-05-0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北外西宁新华联国际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广州为中国南方对外贸易之最大城市。秦时已为岭南地区的政经文化中心,梁朝时已有印度、锡兰及南洋各国商人来此贸易,输入宝玩、香料、药品等,中国出口则以丝绸、瓷器为大宗。隋唐时代,亦以酿酒、丝织、陶瓷及炼铁等业最为发达。开元二年,唐王朝设市舶使,扩大与南太平洋及印度洋诸国贸易,其对外贸易量为全国第一。唐宋时期,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可到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清初期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1845-1850年,广州输出的茶叶由7600万磅下降到5500万磅,经济在总体上大大落后于上海。然而由于商业性农业继续得到发展,蚕桑生产的规模和范围大大增加,国际市场对广东生丝的需求日益增加,成为挽救广州贸易颓势的重要措施。1871年广州生丝的出口已占全国输出总额的四分之一,并仍保持增长趋势。陈启源于1872年在南海创办中国第一家机器煤丝厂―继昌隆丝厂,成为中国近代机器革命的先声,至1899年,广州机器缫丝业,约计有200家土丝出洋。孙中山创作著名的《实业计划》,充分肯定了广州的经济地位,对后来广州以至全国的经济建设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马建国《晚清广州经济转型的基本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广州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唐宋以来广州对外贸易一直居于重要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广州贸易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社会要求把农业管理作为封建国家行政管理的首要对象,要求各级官吏都要抓农业生产,体验农民的艰辛……确认农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突出调动农民生产劳动积极性的问题……从一般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它包括“厚生”(发展农业生产)、“输财”(整治道路)、“遗利”(兴修水利)、“宽政”(薄征轻敛)、“匡急”(社会扶恤)、“振穷”(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

——摘编自赵敏《中国古代农业管理思想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原因。

材料二:汉武帝时桑弘羊(公元前153—前80年)辅政,为了打击“不佐国家之急”、使“黎民重困”的富商大贾这股兼并势力,重新实行盐铁专卖,并创行均输(官营贩运贸易)、平淮(官营零售贸易)、榷酤(酒类专卖)等法。另外汉律规定,商人另立户籍,其地位低于普通农民。

——摘编自吴慧《中国古代商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反应了中国古代哪一经济政策,试评析其对中国古代社会造成的影响。

材料三:(清政府)对于出洋的水手、客商,防范极严,“各级腰牌,刻明姓名、年貌、籍贯,庶巡哨官兵易于稽查……为了限制外国人的行动,清政府还指定了种种苛细繁杂的条规和章程,如所谓“防夷五事”、“民夷交易章程”、“防范夷人章程”等等,禁止外国妇女进广州城,外国人在广州商馆居住,不准擅自出入。

——摘编自鲁尧贤《明清闭关锁国的危害和教训》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海禁”及“闭关锁国”政策形成的原因,试评析其对中国古代社会造成的影响。
2021-05-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商品贸易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对我国的经济、阶级变动、价值观念、思想文化、国家政策等方面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价值理念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但在封建传统的价值理念上也出现了某些松动,主要表现在儒家“学而优则仕”理念的崩溃,更多的人开始将经商作为实现人生的价值的途经;传统社会“重本抑末”思想松动,更多人通过从事商业使自己的生活得到满足;发财致富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生追求,更为注重现世主义。以上这些价值观念都沉重打击了我国封建社会的传统理念。……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也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表现出较为大众化世俗化乃至出现进步思想的趋势。

——姚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新思考》

材料二   晋商……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而且引起了山西社会风尚的变化,带动了山西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还由于他们将大量的收益返回家乡,用于各种各样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更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的商品物资交流,使城镇的兴起和发展有了更大的推动力和物质基础。平遥、太古、祁县之所以在明清时期获得迅猛发展,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产生的。

——王社教《明清时期山西地区城镇的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传统价值观念冲击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晋商发展壮大对平遥古城的经济发展和古城建筑产生了哪些影响?
(3)商品经济冲击下的明清社会出现守旧与创新两种思潮的碰撞。请选择下列一种观点进行论述。观点一:“明清时期封建传统的价值理念仍然占据统治地位”;观点二:“明清时期思想文化表现较为大众化、世俗化乃至进步思想出现的趋势”。选择观点一请结合宏村村落建设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选择观点二请结合戏曲、文学、思想等方面进行论述。
2021-05-0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陆上交通向东可达朝鲜,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通往今天的亚欧非的许多国家。海上交通,向东可达今天的韩国、日本,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波斯湾。唐朝丝绸之路上,由各国商贾、使节带来的手工器物和动植物种类繁多、异彩纷呈。中国与萨珊波斯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者不断。相互之间除了政治声援,还有多彩的文化交流景观,不论是作为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阿拉伯文献中对中国物产、工艺传入的记录,以及大量瓷器、丝织品的考古发现,都说明了中国文化西渐的深度和广度。

——据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等

材料二   关于汉唐丝绸之路研究的史料



     图1汉西域诸国图            图2敦煌莫高窟第45窟(胡商遇盗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史料价值。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处于汉唐和明清之间。汉唐立国的基础是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气息浓厚,而宋代虽然仍以农业立国,但已经生长出诸多的工商业文明因子。日本学者波斯又信在概括宋代文明时就说:“与其说是‘纯农业文明’,不如说是‘都市化文明’含有更多的固有特征,这是延伸到19世纪中国社会的最大特色。”如果这个势头能够保持二三个世纪不被打断的话,必将为其后工厂《机器》工业化创造条件。遗憾的是,宋代启动的早期工业化进程 未能结成正果。

——摘编自葛金芳《经济变革与宋代工商业文明的加速成长》

材料二   明清以前的中国,也就是14世纪以前的中国,生产力是走在世界前头。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明清两代出现了不少新东西,由生产力、生产关系到意识形态等都有诸多新东西、新因素。可是这些新的因素,新的力量得不到正常的成长,尤其生产进展的速度很慢,明代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较之元代以前虽有所提高,然并没有明显 的飞跃与突破.

——摘编自傅衣凌《论明清社会的发展与迟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沉迷知识,概括波斯义信称宋代是“都市化文明”的表现。
(2)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两代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因素”及其得不到正常成长的原因。
(3)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商业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2021-04-26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中期,山东、河北、河南盛产棉花,但棉纺织业不及江南,江南精于“织红”“衣被天下”,原料上不得不仰给于北方。东南丝织业“取给与湖(州)茧”,湖广粮食“销至江浙岭南”。许多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行销全国,“富商巨贾操重赀而来者,多或数十万两”,商品“运至蓟、辽、陕,其用至广,而利益绕”。明代中期人口超过1.5亿,富庶的江南地区完全依靠粮食生产不能发挥人力资源的需求。在保持农业精耕细作的前提下,大批劳动力转移到经济作物和手工业、商业领域。商品贸易往来,市镇骤增,除了南京、北京、杭州、汉口、成都等原有工商业中心外,以丝织业著称的盛泽镇、震泽镇等,以棉织业著称的枫泾镇、朱泾镇等,都是新兴的工商业市镇。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

材料二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从事银钱兑换的钱庄在若干商业发达的城市里陆续地建立起来。……封建金融业在这些城市里兴起,表明了这一时期为商业活动服务的货币金融资本有了一定的发展。

——摘编自张国辉《清代前期的钱庄和票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商业发展的原因。
2021-04-2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