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
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2019-01-30更新 | 3089次组卷 | 26卷引用:贵州省贵定县城关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B.分封制恢复
C.均田制受到破坏D.“市”突破空间限制
2019-01-30更新 | 3048次组卷 | 45卷引用:贵州省贵定县城关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2019-01-30更新 | 4186次组卷 | 97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开学质检(3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2019-01-30更新 | 1870次组卷 | 50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䦆、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2019-01-30更新 | 4979次组卷 | 93卷引用:2019年贵州省罗甸县高平实验中学上学期高三月考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2019-01-30更新 | 190次组卷 | 59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都匀市一中高一下期中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③“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④“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423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1-2012学年贵州省瓮安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明朝张翰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D.农工任其消长
2019-01-30更新 | 376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都匀市一中高二下开学考试历史卷
9 . 据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估算: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了30000吨白银,日本生产了约8000吨,总计38000吨。而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约为7000—10000吨,占百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这反映出
A.明朝中前期保持着出口贸易顺差
B.明朝白银加工业水平领先于世界
C.白银取代黄金成为世界主要货币
D.古代中国是世界白银的主要产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朝初期的赋税主要以土地税与人头税为主,到唐朝中后期,变为以土地税和户税(财产税)为主。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财政越来越依赖财产税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均田制瓦解,土地兼并加剧
D.赋税制度的改革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