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读史》一诗中写道:“南海商船来大食,西京祆寺建波斯。远人尽有如归乐,知是唐家全盛时。”对这首诗解说正确的是
A.“大食”指波斯国
B.“西京”指唐都洛阳
C.“远人”指遣唐使
D.“全盛”指开元盛世
2019-11-0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6年高三4月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2 . 井田制的史料仅来自于《孟子》与《周礼》。在《孟子》之前,没有关于井田制度的记载。有学者认为井田制度可能仅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制度,并据此认为这种制度可能从未得到严格的实施。下列关于井田制示意图的解说正确的是(     
A.井田制下,公田的土地更肥沃,产出更高
B.私田多于公田,说明这一制度开始瓦解
C.井田总是方方正正,便于国家管理和土地丈量
D.原则上,井田的实际拥有者不可以任意买卖土地
2020-04-14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宁夏银川景博学校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王国维在《读史》一诗中写道:“南海商船来大食,西京祆寺建波斯。远人尽有如归乐,知是唐家全盛时。”对这首诗解说正确的是
A.“大食”指阿拉伯帝国
B.“西京”指唐都洛阳
C.“远人”指中亚粟特人
D.“全盛”指贞观之治
2019-05-0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金山区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质量监控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在意大利发出文艺复兴的第一束光芒始,到16世纪文艺复兴扩展到了德、英、法等地,在三个世纪的时间里才刚刚从中世纪的文化遏制中转变过来。此时恰逢世界的大航海时代(15-17世纪),东方新航路的发现,大航海时代发现了中国。所谓西方对中国的发现,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看见了原来未曾看见过的事物”,而是一种具有“新的品质”的发现。这后一种发现,更加是本质意义上的发现——原来人类还可以这样来生活,人类原来还有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并没有接受上帝的主宰,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追求现世的幸福生活,他们可以追求美女,他们可以追求夫义妇顺、连生贵子,可以追求丰衣足食,可以追求风花雪月…了解了明清之际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再来解读中国清代外销瓷,它们恰恰就是这一中国文明、这一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甚至可以说,几乎每一件中国清代外销瓷都是载体。因为几乎每一件清代外销瓷都有瓷绘,而这些瓷绘是“画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什么是意必吉祥?吉祥就是义无反顾地追求现世的幸福。显而易见中国清代外销瓷的数量巨大、传播广泛、画面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在中国文化启迪西方的过程中起到过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

——阮富春《清代外销瓷在陶瓷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在没有新的动力和机器的时代,除扩大生产规模外,就只有靠分工、再分工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这就促使丝织业和景德镇制瓷业终于发展到它们的顶峰——工场手工业时期,其生产力也提高到人力所能达到的极限。由于欧洲人喜爱色彩瑰丽的瓷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欧洲市场上的珐琅彩、墨彩瓷的价格要比同类青花器高出四倍。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与官窑的影响下,景德镇引进欧洲的珐琅彩,并将其改造为更适合工匠彩绘的“粉彩”。同时还引进了西洋画法。由于丹麦、瑞典、荷兰、英国、法国人都抢购彩瓷,为满足外商的急迫需求。景德镇瓷商贩运白胎瓷至广州设厂加工釉上彩,于是遂有“广彩”的出现。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晚明至清乾隆时期景德镇外销瓷研究》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中国外销瓷器迅猛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清代瓷器大量外销的影响。《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说:“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史,是以中国文化大规模西传、以西方效法中国为其显著特征的文化交流史。”谈谈你对这一特征的认识。
2022-09-24更新 | 235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18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一条甲骨卜辞记载,“蚕示三牢”,即用牛、羊、猪三牲祭祀蚕神。下列选项中,对该卜辞解读最准确的是
A.养蚕织绸的历史源远流长B.远古时期的丝织技术发达
C.统治者对丝织业相当重视D.当时丝织业地位高过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时,“市”的长官称“市令”或“市长”;南北朝时,设有“草市”,《南齐书》就专门提及此职;唐代,州、县设市日益普遍,唐宣宗七年(853年),“废州县市印”;五代以后,市司机构再也没有恢复。对上述史实的解读,正确的是
A.政府对“市”进行专门的管理始于汉代
B.南北朝时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C.“废州县市印”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五代之后政府开始放弃对“市”的监管
2020·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明清时期,商品生产的日益发展,商品流通的日益发达,为各地商人集团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经济条件。结合所学,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
②“俞大娘航船”南至江西,北至淮南
③商人集团中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为强大
④纺织手工业作坊或工场中雇工数量众多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0-09-1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新高考创新卷》选考历史试题(一)
8 . 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对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①开皇三年,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置常平仓,在华州置广通仓。作用: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接力方式,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
②大业元年,开通济渠。作用:连接洛阳与淮河。
③开元二十二年,裴耀卿在河阴置河阴仓,三门东置集津仓、三门西置盐仓,两仓之间开山路十八里。作用:南船至河阴仓,即输粟于仓,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三年运米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
A.开凿运河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向南方转移
C.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同时南移D.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逐渐分离
9 . 1793年,英政府派乔治·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中国。使团提交的礼品清单有天体仪、地球仪、座钟、气象仪、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及军舰模型等。对礼单的解读正确的是
A.礼单包括天文仪器,是为了迎合中国重视历法的传统
B.为了麻痹中国,礼物隐藏了英国最新科学技术
C.枪炮、军舰模型等,展示了世界第二海军强国的实力
D.当时中国地理科学先进,英国地球仪制作落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该做法不利于经济发展B.该诏令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
C.商品交易趋向公平公正D.钱帛兼行顺应经济发展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