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在宋代,文人墨客们不但认为卖文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还会与买家积极地讨价还价,若钱未及时送到,还会安排专人去上门催促。这反映了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提升文人地位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了松动
C.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民风民俗D.文化出现了世俗化的倾向
2 . 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是历史学科学习的必备能力之一,明清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A.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B.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
C.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D.封建衰落与闭关锁国
2022-01-2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湘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考古发现统计,至今已发现的东汉牛耕图遗迹有60多处,分布于许多地区,北到辽宁、内蒙古,西到新疆、甘肃,南到四川、贵州、广东、福建,东到山东、江苏等地。这说明当时( )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经成熟B.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持平
C.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逐渐推广D.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得到了抑制
4 . 唐代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北宋时草市或集、墟在交换发达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固定的市镇。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扶持市镇经济发展B.市镇成为城市和乡村的桥梁
C.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D.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2022-01-10更新 | 360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汉代,丝绸和香料分别从中国和亚洲东南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这反映了当时
A.亚欧国家间商业贸易繁荣B.西方普遍享用中国的丝绸
C.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D.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
6 .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形式多样,贸易主体多元,涉及各个社会阶层。其中,主体是政府,政策是“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的对外贸易形式是
A.官方的朝贡贸易B.民间的月港贸易C.传统的丝绸之路D.边境的榷场贸易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唐代,人们兼重门第、科第,……至宋以后,无论是魏晋以来的旧门阀,还是隋唐以来形成的新门阀俱已衰落凋零,来自社会下层的寒素之族则成为社会结构的主体。此时社会的流动性更大,门第观念消失,现实中的官品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

——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

……贱农而贵末,则农人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

——苏轼《策别安万民》

材料二   宋代江南地区与全国农村劳动力变动情况表(单位:户、人)

时间江南地区全国江南地区劳动力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比率
户数农村劳动力人数户数农村劳动力人数
太平兴国五年3492838906726418500163671255.40%
元丰元年1120331285684416603954423400826.70%
崇宁元年1265762322769318113945461905606.90%

——摘编自武建国、张锦鹏《宋代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利用与流动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社会流动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格内容反映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影响。
2022-01-0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湘鄂冀三省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图1和图2分别是汉代和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线路图。对比图1和图2,据此分析唐代
A.朝贡贸易体系基本形成B.抑商政策有所放松
C.航海技术取得明显进步D.对外交流范围扩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京梦华录》卷三《州桥夜市》记载说:“自州桥南去……直至龙津桥须脑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而一些酒楼瓦市“不以风雨寒署,白昼通夜”进行营业。“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面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吾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

——摘编自《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材料二 宋哲宗时的殿中侍御史孙升就说:“货殖百物,产于山泽田野,售之于城郭,而聚于仓库,而流通之以钱……城郭、乡村之民交相生养,城郭财有余则百货有所售,乡村力有余则百货无所之……城郭之人,日夜经营不息,流通财货,以售百物,以养乡村。”

——摘编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4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城市商业有何重大发展性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6年,在河北磁县一个叫磁山遗址的地方,发现了上百个粮食窖穴……当时做了一种叫作“灰像法”的研究,认为这些粮食是粟。最近的研究证明里面还有黍和其他一些作物,但是以粟和黍为主。如果把这些窖穴里储藏的粮食换算成新鲜的小米,有十几万斤。……同时,这里还出土了三种制作得非常好的农具:一种是石铲,翻地用的,证明那时人们已经知道翻地了;另一种是石镰,就是石头做的镰刀状农具;还有一种是石磨盘、石磨棒,加工谷物用的。与磁山(遗址)几乎同时发现的河南新郑的裴李岗遗址,发掘出的农具几乎跟磁山的一样,只是石铲、镰刀都带锯齿,比磁山的更先进了。差不多同时,人们在甘肃大地湾窖穴里面发现了粟,而且还是完整的一把,捆在一起,还保留着穗子。

——卜宪群《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分析说明磁山遗址、裴李岗遗址以及大地湾遗址属于石器时代的哪一时期。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上述遗址所反映出的当时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