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图1、图2、图3分别是中国古代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的丝织业中心分布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来源∶程光裕主编《中国历史地图》(下)《中国历史地理(本科教程)2-B》


(1)提取三幅地图中的信息,指出丝织业中心分布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
2 .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小农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新航路开辟影响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2021-04-29更新 | 421次组卷 | 74卷引用: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销金是指将黄金磨成粉末后撒在器物表明以形成纹饰的工艺。北宋前期,政府颁布销金禁令,规定销金工艺只能用于朝廷礼器或供上层妇女使用,并采用行政手段来保证禁令的执行,但“禁令屡下,民间无视”。这反映出宋代
A.严格执行重农抑商政策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商品经济发展亟需货币D.理学影响日常消费观念
4 . 唐朝前期对外贸易路线主要是经由河西走廊,从中亚中转到达欧洲;唐中后期对外贸易则转向了南方沿海地区,经由马六甲海峡到达欧洲,承担船运的多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据此可以推知,唐代
A.开通海上丝绸之路B.指南针已逐步应用
C.北方商路受到阻碍D.海外贸易达到全盛
5 .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由李冰主持修建、惠泽中华民族两干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的水利工程是
A.灵渠B.都江堰C.郑国渠D.白渠
2021-03-11更新 | 879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宋代,铁矿从开采到冶炼出品有成套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人协作。一个铁矿作坊要有不少工人同时进行劳动,实行内部分工,才能完成生产,这反映出当时
A.冶铁技术水平已领先世界B.铁器不进入民间市场
C.手工业领域出现雇佣关系D.手工业生产规模较大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的更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

材料二   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扁(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迁移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南朝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江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的变化有何影响?
8 . 在宋代海外贸易中,瓷器,丝织品和书籍等大宗出口商品产地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被称为“香药犀象”的海外商品,主要的销售地是京城、四川和东南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海外贸易的拓展B.经济重心的南移
C.经济结构的变化D.消费市场的扩大
9 . 如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有可能填写的是
A.铁犁牛耕B.男耕女织C.土地私有D.自给自足
2021-01-20更新 | 634次组卷 | 40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该诏令在当时
A.打破了原有交易规范B.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
C.妨碍了商品经济发展D.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