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西周时期出观“千耦其耘”的劳动场景,春秋战国时期出观“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这表明
A.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耕作到个体农耕
B.小农经济成为古代社会基本生产模式
C.土地制度由国有制演变为地主私有制
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19年,在河南淮阳发掘出一处距今约4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有各种形制的圆形遗存分布于人工垫筑的台基之上,经考古专家初步判断,很可能是当时粮仓的遗迹。如判断无误,这一遗存可实证
A.原始农业的发展B.贫富分化的出现
C.社会阶级的产生D.早期国家的形成
2020-07-22更新 | 902次组卷 | 53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侨育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其旨在说明
A.小农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
B.中国经济总量居界前列
C.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基础
D.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新突破
2018-01-03更新 | 358次组卷 | 30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坎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17·全国·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代把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称为海商或船商,海外贸易繁荣是宋代经济发展极具特色的表现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时期,有明确记载的宋商赴日本贸易达70次。从1012~1192年,宋海商往高丽贸易117次,共计4548人,前往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各国的人数更多、规模更大。海商之中人数最多的是沿海农户和渔户,他们或为生计所迫,或为利益驱使出海逐利,加之宋对出海贸易的鼓励,沿海居民中经营海上贸易日益普遍。宋政府为了便于控制,对这些船户另编户籍,发放公凭,方可出海,禁止私贩,也有如“温州巨商张愿,世为海贾”“建康巨商杨二郎,本以牙侩起家”,转而为海商者,涉足海外贸易的宗族、官吏、军将在海商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材料二   宋商每年冬季在东南亚国家“住冬”,目的是在这里“博买苏木、白锡、常日藤”,“次年再发船”,转贩到阿拉伯地区。宋……积极招徕外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宋政府需要的外国特产也常常托海商代购。……有些海商船只搭载外国使者来宋。密州商人平简因“三往高丽通国信”而被授予“三班差使”。……福建海商徐戬“先受高丽钱物,于杭州雕造《夹注华严经》,费用浩瀚,印板既成,公然于海船载去交纳”。交趾国不能造纸笔,求之省地,主要仰给商人从宋朝贸易。

——以上摘编自黄纯艳《宋朝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商的特征并分析海商群体发展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海商在中外关系中发挥的作用。
2017-09-11更新 | 489次组卷 | 23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侨育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显,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A.谷物种植
B.房屋建造
C.陶器制作
D.牲畜饲养
2016-12-13更新 | 165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至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
A.交通十分发达B.商业贸易繁荣
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D.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
2016-11-27更新 | 318次组卷 | 15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