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艺术来源于生活,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于1719年出版,塑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下列选项给出的情节,小说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A.打算从利物浦出发去非洲贩卖黑奴
B.航海来到巴西宣布“圈地”开办种植园
C.荒岛期间仍惜时如金,严格计算和安排生活物资
D.在英国某纺织工场看到用飞梭在辅助纺纱
2022-03-16更新 | 18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考科目考试适应性考试(6月)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世纪或更早时期,棉花及棉织品开始传入中国。元代时期、棉花种植也完成了由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再到黄河流域的空间分布。关于棉花种植情况,元以来的诸多农史文献,如《农桑辑要》《王农书》《农政全书》等皆有详细记载,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棉花种植“寸土皆有”。晓清时期尤其是到20世纪以后,亚洲树棉和非洲草棉(公元2世纪沿陆上丝绸之路自印度传入,来到新疆、陕甘地区,传播仅限西北地区)因绒长度偏短逐渐被市场淘汰,美洲陆地棉和南美洲海岛棉则因绒长质优取而代之。美洲陆地棉自1865年被引入到我国后,经过数次改良,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最主要的棉种。其中新疆棉区不仅是我国最主要的产棉区,而且是世界上顶级优质产棉区。高度机械化、智能化、规模化、产业化和环保化的新疆棉花对世界棉花产业链的稳定与发展意义重大。中国与印度、美国并称世界三大棉花生产国,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消费国。

——曹瑞臣《棉花的全球传播》

材料二   当棉和棉织品在南亚和阿拉伯世界被广泛种植和传播之时,欧洲社会对棉的了解依旧处于想象阶段。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印度有一种奇怪的树,可以长出羊毛。棉纺织品是一种令社会上层垂涎的物品。到公元950年,一些受伊斯兰教影响的城市如塞维利亚、科尔多瓦、格拉纳达、巴塞罗那等有了棉纺织业。1113世纪延续200余年的十字军东征运动,使得欧洲人深入到阿拉伯世界的棉花生长带。欧洲最早的非伊斯兰的棉花产业中心出现在意大利北部城市如米兰、博洛尼亚、威尼斯等,其中威尼斯是欧洲第一个棉花集散中心,长期以来支配着地中海世界的棉花贸易。这一时期,意大利的棉花产业不仅可以十分便利地获取来自印度和阿拉伯世界的优质原棉,而且也有机会接触到亚洲高超的纺织技艺和先进的纺织工具。17世纪末,印度出口到欧洲的棉布,引发欧洲社会的“棉布热”。整个18世纪,在阿拉伯世界和欧洲,印度一直都是主要的棉纺织品供应地。

——曹瑞臣《棉花的全球传播》

材料三   美国学者斯文·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中指出的,棉的资本主义化彻底改变了棉花的命运,讲述了一个“由欧洲主导的棉花帝国兴衰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并分析我国棉花和棉织品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18世纪前欧洲棉花和棉织品传播的特点。
(3)结合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
3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在主要新兴产业里很多都处于领先地位,比如说化学,当时很重要的一块内容是工业染料,德国的产量占世界90%:再看电气,美国一开始领先,但德国后来居上,产品占世界市场的50%;再看光学工业,比如说镜头,当时优质产品百分之百来自德国,到今天德国的蔡司还是世界大牛。材料最能说明,德国工业化
A.重点是新兴产业B.基础是教育水平高
C.特点是深挖技术D.靠国家有意识推动
4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有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普遍推行这种作息时间。到中世纪晚期和近代初期,欧洲人的劳动日在法律上依然是指白天的时间。近代早期开始,一些行业和工场的劳动时间向夜间延伸。决定性的变革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尤其是在那些采用了机器生产的行业,夜幕降临后仍要劳作,成为不可抵挡之势。夜间劳动的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照明技术的进步B.世界市场的扩大
C.资本主义的扩张性D.工业革命的推动
2022-01-17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世纪以前,英国非沿海地带的百姓很难吃到新鲜的鱼。进入19世纪后,蒸汽火车的速度让鱼的价格便宜下来,土豆成为英国重要的廉价主食之一,两者结合的炸鱼薯条迅速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大众美食。这反映了英国
A.社会购买能力持续降低B.原料供应决定市场价格
C.交通发展影响饮食结构D.交通工程建设领先世界
6 . 布罗代尔指出:工业革命开头的几十年间,技术与其说是决定经济的因素,不如说是被经济决定的因素。技术革新显然听从市场的安排,必须在消费者的坚决要求下,技术革新才应运而生。在此,布罗代尔强调了
A.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市场的扩大B.技术革新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
C.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工业革命的前提D.技术革新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2021-12-25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艺术班)
7 . 《工业革命史》这样描述1840的曼彻斯特:“滚滚的浓烟从各工厂的巨大烟囱里冲出,空气中弥漫着异样的味道,不少地方令人作呕。”而一位旅居于此的埃及人则在其回忆录中说:“它们(浓烟)为城市带来了活力,为普通民众带来了希望,(这)让我感到无比兴奋,相比之下,我的家乡要落后的多得多。”这表明
A.历史研究难以形成定论B.史书记载更加准确可信
C.当事人的回忆接近史实D.视角不同影响历史结论
8 . 1780年,英格兰出版商人出资创办了专为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识字教育的星期日学校,并得到政府的支持。到19世纪中期,星期日学校的学生达250万人。星期日学校的发展
A.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普及B.适应了机器化生产要求
C.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D.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021-12-10更新 | 180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综合能力测试(二)历史试题
9 . 19世纪中期的英国可见到这样的历史场景:劳工阶层的廉价晚餐从猪蹄变成了新鲜的鱼,南部海滨度假区也常见从伦敦而来进行一日游的穷人。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工人运动取得阶段性成果B.民主政治完善推动社会福利
C.交通技术进步方便了生活D.工业化进程缩减了贫富差距
10 . 西班牙的塞维利亚是一座因水而兴又因水而灵的城市。鼎盛时期,这里曾设有“印度群岛(即美洲)交易之家”,垄断了西班牙海外贸易。与塞维利亚的鼎盛相关的是
A.发明创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B.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性贸易成为可能
C.资本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狂潮的到来D.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枢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