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1 道试题
1 . 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弊者。”这表明李鸿章主张
A.兴办军事工业抵御外辱B.振兴实业壮大资产阶级
C.创建民用企业以图求富D.设立新式学堂为国取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表21914年前后注册公司列表(部分)

表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A.清政府倡导创办工商企业,B.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近代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变D.工人阶级登上敢治舞台
2022-01-1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早20年。”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C.达到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预期目的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4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的洋布等商品数量也大大减少。这说明洋务运动
A.吸引了私人资本投向近代民用工业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D.对列强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其中发展得最快的两个行业是(     
A.纺织业面粉业B.军工业钢铁业C.交通业报刊业D.火柴业面粉业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八年(1375年)发行“大明通行宝钞”之后,明朝下令禁止全银流通,专行纸钞。但成弘年间以后,宝钞己失去货币的信誉和价值,民间支付所用主要是白银。正是这种来自民间的强大驱动力迫使明朝统治者承认既定事实,白银遂成为法定货币。明代中国对白银货币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由赋税货币化引起的,而这种赋税货币化的动力来自政府的财政体系运作的需要。巨大的白银需求引起供给严重不足,为获得白银,明中叶以后政府开放海上贸易。据统计,“自隆庆五年(1571年)马尼拉开港以来,到明末的七八十年间,经由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可能在6000万比索以上,约合4000多万库平两。”当海外白银成为明代白银重要来源时,中国经济就日益融入美洲白银主导的世界资本市场。白银货币化加快了货币流通,带来了整个明代社会结构的变动。白银货币化也约束了当权者滥发货币的权利,切断了明王朝通向恶性通货膨胀之路,这也大大推动了生产和贸易的增长。

——摘编自陈昆《宝钞崩坏、白银需求与海外白银流入对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考察》

材料二   1932年起,西方主要工业国纷纷放弃金本位货币体制,货币贬值,世界银价开始一路上升。19331934年,美国实行包括“银购入法”等一系列购银政策后,世界银价暴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仅19347月至10月中句,从中国流出的白银就达2亿元以上,而19321936年共计流出金银价值达10亿海关两。中国以白银为本位货币,但白银货币的储备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因此,在世界银价上涨后,我国随之发生白银危机和金融动荡,并引发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国民政府为了挽救濒临崩溃的经济,在英、美两国的支持下,于1935113日最终放弃银本位币制,实行法币政策,采取近似“管理的外汇本位”制的纸币流通体制,使中国从此脱离了银本位制,割断了中国货币与世界白银的必然联系,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但国民政府在实行纸币流通体制后,其货币发行不受任何硬通货储备限制,再加上受传统的中国财政靠发行纸币维持支出积习的影响,以及无健全的金融监管机构进行监督管理,造成币制改革后的中国经济面临随时爆发恶性通货膨胀的隐患。

——摘编自李爱《白银危机与中国币制改革——解析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经济与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的原因,并简评国民政府的应对措施。
7 . 据统计,1916年中国的关税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仅占24.4%,至1934年已上升到40.6%。在正常情况下,关税收入占当时政府财政收入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高达60%-70%。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国民政府滥征苛捐杂税B.国民政府逐年提高关税税率
C.国民政府实行关税自主政策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2021-12-25更新 | 466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据资料统计,从1862~1894年这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业占中国这一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是
A.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B.发展近代产业,自强求富
C.引进先进技术,改革封建制度D.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民族企业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D.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10 .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则材料说明民族工商业所受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B.外国资本C.封建官府D.地主阶级
2021-12-04更新 | 123次组卷 | 44卷引用:河北省承德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