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1 道试题
1 .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官员张之洞、王先谦等人劝谕民间开矿并使用机器,丁日昌等人鼓励民间兴办新式轮船,李鸿章率先授予华商火柴专利,等等。这些举措
A.有助于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B.消除了近代官商之间的经济矛盾
C.促进了我国近代工业体系的建立
D.加快了我国民族工业的独立发展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5年,英国驻上海领事报告说,外商不借助本地代理人,“就不可能从内地买到茶叶”。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开始利用和依靠一批特殊的中介人物,就这样,到19世纪60年代,在各通商口岸终于形成了一支庞大的买办队伍。而买办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仆役头目”、“贸易中介”,而成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进行扩张与渗透必不可少的工具。

——摘编自吴申元《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   在生活和交往方式上,香山买办……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徐润是晩清最接近西方社会生活的中国人之一。他在对西式日用器物和食品感兴趣的同时,对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仍然心存偏爱……在饮食起居和家庭子女教育等方面,他开始崇尚和接受西方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而其在家乡香山北岭村所建的竹石山房(即愚园),则具有中西合璧式的建筑风格。

——摘编自徐龙《香山买办与中国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买办阶层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买办生活方式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买办阶层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化的含义是什么呢?就英法等西欧国家而言,所谓近代化就是使社会摆脱中世纪的封建形态而资本主义化。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等方面的变革。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世界各国近代化的历程却不尽相同。和英法等国近代化历程比较,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道路具有明显的特色。

——苑书义《中国近代化历程述略》


请围绕“近代化”这一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阐述中国近代化的转型历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严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茗茶倍出。如安徽庐州府霍山茶,“茶生最多,品亦振”;云南普洱茶,雍正时名扬全国……而在清代,茶叶成为中西贸易之重,“粤东岁运,番舶通之北夷”。此外,茶叶种植区域逐渐推广,除安徽、云南、广东外,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福建等都有专业种植区。如福建崇武县武夷地区,只有数百家居民,但“皆以种茶为业,岁产数十万斤”。

——摘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茶产业的特点。

材料二  1866年,左宗棠奏称:“闽省产茶,多在荒僻之区,日久采植,菁华势必日歇。而行销又以外洋商贩为大宗,每年春间,新茶初到,省垣洋商昂价收买,以广招徕。……故闽茶专恃洋商,而洋商不恃闽茶。”1880年,福州的茶叶出口达到顶峰,此后呈下跌之势。1889年邵武等地的春茶因质量低劣无法销售,被迫降价35.3%。“茶商亏本之由,洋商压价之故,使因茶庄过多,每思侥幸朦混,制造粗率,烟熏水湿,气味不佳,兼以劣茶搀。”

——摘编自熊昌锟《近代福州的茶叶出口与外国银元的流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州茶市出现困境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匪,二者皆有德于我。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但使彼之所长,我皆有之。

——摘自《曾国藩日记》

材料二   9月18日……海军在大东沟外遇倭船十二只,我船十一只,济远逃回旅顺,而致远、经远、扬威、超武四船皆沉没矣。又闻平壤已失,益觉肝火上炎。

——摘自《翁同龢日记》

材料三   初十日,是日又闻奉旨缉捕十六人,有谭嗣同、张元济、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康长素(即康有为)至吴陆口,为英兵轮所救。康在都为上信任,言听计从,累改革大政,许士民上书,裁冗官,增设农工商局,为守旧党所不悦,以是贾(招惹)祸。

——摘自(晚清工部官员)孙宝瑄《忘山庐日记》

(1)指出上述三则日记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及其性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天圣元年(1023年),因现实需要,官方成立专门的纸币发行れ构“益州交子务”,将交子固定面额,以铁钱作为发行的准备金,规定了每张交子的使用年限为两年或三年宋朝后期为解决财政困难和军费供给不足的问题,大量增印纸币,准备金却不足,同时将交子的使用期限延长至四年,导致纸币贬值、物价高涨,出现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交子甚至贬值为原来的百分之一。

——摘编自郭政《试论宋朝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

材料二 全面内战爆发后,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发行纸币。1948年前八月纸币发行量相当于1937年的47万倍。同时,投机商人纷纷抢购物资,囤积居奇,进行黑市贸易。随之而来的就是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从上海的米价来看,每担大米1月份值法币150万元,5月份值580万元,8月份值6500万元。

——摘编自龚书铎《中国近代史1919~1949》

材料三 新中国面临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财政困难,物价飞涨。党和政府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年,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出现物价飞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物价飞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稳定物价的措施,并简析稳定物价的意义。
8 . 如表是洋务新政时期创办的部分新式学堂。下列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类型新式学堂代表
外国语类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
军事学校福建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
技术实业学校天津西医学堂、山海关铁路学堂

A.洋务新政致力于建立新式海军B.洋务新政重在学习西方语言
C.洋务新政学习西方军事和技术D.洋务新政意在改变封建制度
9 . 1936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蒋介石任会长,同时规定在各省和直辖市设立分会,各县设立支会。这反映出当时的国民政府
A.积极促进经济协调发展B.改变了工业落后的局面
C.开始重视地方组织建设D.发挥了干预经济的职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表为清末民初新注册民族工业企业情况表。这表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
时间新注册企业数资本总额年新设企业数单个公司平均资本
1903—1908127家5122万元21家40.5万元
1913—1915124家2442万元41家19.6万元
A.中小企业发展较快B.发展速度略低于晚清
C.大多集中于轻工业D.未摆脱帝国主义控制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