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 道试题
1 . 1916年前后,中国民营纱厂的厂房由过去易燃的二三层楼的砖木结构改为钢筋水泥的锯齿形建筑。动力设备由蒸汽引擎改用电力马达;在管理上,多聘用专业学校培养的技术人员,建立产品检验和机器检修制度。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B.国际竞争的渐趋激烈
C.欧美列强的技术性援助D.政府的实业救国政策
2 .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布局发生了一个变化,从此前全国经济的南北不衡,南方经济优于北方,变成了东西不均衡,东部经济优于西部。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在东部资本输出B.东部沿海具有海运优势
C.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D.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2022-12-04更新 | 440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05年,江南船坞为改变经营状况,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独立出来,改为民营。1905—1911年间,共造船舰136艘,相当于此前近40年总产量的9倍。1911年所造“江华”轮,质量超过同期英商祥生船厂的轮船。该船厂经营变化主要得益于(     
A.国家重视军舰的建造B.清政府财力的支持
C.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D.实业救国思潮推动
2022-11-29更新 | 392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876年,浙海关税务司文书李圭参加美国万国博览会后写道,博览会“原以昭友谊,广人才,尤在扩充贸易”,而国人出外甚少,“多以无益视之”,若能明了西人办会之意,“亟亟焉图维之,上可以裕国,下可以利民”。李圭的言行表明(     
A.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体系B.国人需重视对外交流
C.美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D.政府应倡导实业救国
2022-11-27更新 | 3352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如图为江苏武锡电力灌溉区的相关数据。对此合理的认知是(     
A.近代工业获得一定发展B.南京国民政府支持农业灌溉
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D.电力在乡村中发挥主导作用
2022-11-26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1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统计,民国政府于1912~1916年制定和颁布了86项经济法规。下表所示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若干内容:
1解除开办企业设厂注册的若干限制:商人呈请注册开办厂矿,只要符合《商业注册章程》,即可直接向地方官厅呈请,不必再经商会转呈
2取消清政府对开矿业的各种限制,鼓励商人出资或吸引外资从事矿业开采,且1914年颁布的《矿
业条例》规定,商人从事采矿业当减免矿产税
由此可知,民国政府(     
A.制约了民族工业的健康发展B.抵制了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
C.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工业建设D.着力提升国家综合治理能力
7 . 1896—1897年,汉口的华商--如既往地定期在上海采购进口的布和纱,英国兰开夏郡访华代表团报告说“在整个长江流域目前还没有-个西方商人从事棉制品的进口贸易,只有上海除英国资本已经从汉口等口岸撤出,并且--直没有向重庆等新口岸投资。”这(     
A.表明列强侵华的步伐渐缓B.受制于日本控制长江流域
C.反映民族资本有局部优势D.导致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8 . 如表是乾隆十八年和光绪十八年岁入统计表,由如表可知:(     
乾隆十八年各项财政收入所占百分比光绪十八年各项财政收入所占百分比
地丁69.539.5
盐课16.48.8
常关税10.83.0
杂赋3.39.6
厘金018.2
洋关税020.9

注:(以各类总计为100。表格整理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A.晚清丧失领事裁判权引发的变化B.晚清岁入总额大幅度增加
C.财政收入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D.晚清传统财政的逐渐瓦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嘉靖、万历起,随着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和大批读书人弃儒而商,人们对商贾中之儒者的赞扬开始出现,且日渐流行,儒商、儒贾渐成以褒义为主的词语。这一现象表明,在社会迅速商业化和道德日益沦丧的同时,人们开始呼唤和强调士人,尤其是商贾的道德和商业伦理,以重建以儒家价值观为基础的道德规范、商业伦理和商业精神,促进商业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摘编自周生春等《历史上的儒商与儒商精神》

材料二   中国近代儒商主要产生于近代爱国实业家中。他们既积极吸收近代西方工商业思想和科学管理,又继承传统儒商文化,建构起近代儒商文化。近代儒商文化主要包括七方面内容:传承儒家仁道精神、秉承义利合一的经营之道、以诚信为本和做忠信之商、富有克己敬业精神和勤俭守成的美德、有浓厚家国情怀和倡行实业救国等。与西方近代商业文化片面崇尚工具理性不同,近代儒商文化弘扬儒家人文精神,将道德性的价值理性和功利性的工具理性相统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

——摘编自徐国利《中国近代儒商的形成和近代儒商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后期儒商兴起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儒商文化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2022-09-3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受气候、棉花生产特性等自然因素影响,中国棉花主要产区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浙江、江苏、陕西等省。民国时期,这些省份的棉花种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如1914年,河北省棉花种植面积为4124千亩.1937年增至12760千亩。近代中国棉花的消费对象主要是.上海、天津、汉口以及华北4省的华商纱厂、日本纱厂以及日本本土纱厂。这一时期新增的棉花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毗邻纱厂或近代交通线的地方,如山东棉花种植集中在黄河以北、小清河流域、津浦沿线一带。由此可见,棉花种植所引发的农村经济结构变动是区域性的。

——摘编自王建《市场导向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材料二   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一些实业家开始注意中国农作物品种的改良问题。上海德大纱厂创办人曾呼吁改良中国棉种和扩大植棉面积,并亲自编写《植棉改良浅说》一书,散发给纺织界同仁及棉农,以传播植棉改良知识。1914年,他在筹办德大纱厂时,开办了穆氏植棉试验场,引进美国长纤维棉种。经过探索,优质棉种试种在第三年获得成功,产量比一般农家旧的棉种高出五六倍。不久,上海工商界名流联合发起并组织了中华植棉改良社。开辟了更大规模的植棉试验场,推广美国优质棉种。

——摘编自戴鞍钢《民族工业与近代中国农村》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民国时期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初年工商界的植棉改良行动进行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