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1 道试题
1 . 据不完全统计,晚清时期中国有农业公司171家,资本额6351672元。作为一种崭新的农业经营组织,为市场需要进行专业化商品性生产,已是大部分农业公司的经营特点。这一现象(     
A.阻止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B.利于推动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化转型
C.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2 . 据统计,1936年全国工业职工中,近代工厂工人170万,手工工场工人254万,个体手工业者7579万,后两项合计为前者的46倍。这表明当时中国(     
A.无产阶级力量亟待加强B.经济结构地域分布失衡
C.近代化受制于内在因素D.手工生产仍具传统优势
2023-04-23更新 | 334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开埠之初,各口岸进口的商品多是少数人问津的“奢侈品”;之后,棉布等日用品的进口量大增,并逐渐占据进口商品的主导。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列强加强了对华的资本输出B.传统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C.民众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增强D.崇洋媚外的风气已甚嚣尘上
4 . 19世纪末,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启新洋灰公司等洋务企业,通过转租给商人或增加商股的方式经营,吸引了大量商人投资入股,企业发展有了新的起色。材料表明(     
A.方式转变决定企业发展B.理念更新推动了近代化
C.入股成为实业救国新潮D.政策转变推动投资设厂
2023-04-12更新 | 23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13—1921年,中国纸烟、面粉、皮鞋、肥皂、厂制纸的出口大幅增长;传统工业如丝经,用机器缫纺之缫丝出口增加,用手纺之丝渐减;牛、猪、油脂、棉花、菜蔬等在出口货中的比率减少。这说明,当时中国(     
A.民族工业的进步B.与世界市场联系更紧
C.农业生产的衰退D.对外贸易逆差的加大
6 . 1937年4月,广州市财政局颁布了广告管理及征捐章程,其中规定,“发布国货广告免纳广告捐,惟须缴验官厅国货证明书登记证,或褒奖状照并摄具影片,呈经财政局核准,领取免征国货广告捐证,方难免纳”。广州市政府的做法(     
A.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拓展了空间B.抵制了列强对华的商品输出
C.推动广州成为国货广告业的中心D.使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7 . 20世纪前的雇农多是长工,和雇主之间有紧密的纽带,几乎成为雇主家的一个成员。20世纪30年代后期,雇用长工的合约多以一年为期,产生了“年工”这样新的称谓。这一变化反映出(     
A.农业商品化增强人口流动性B.契约理念在我国确立并应用
C.民族工业发展迎来短暂春天D.租佃关系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2023-03-03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1866年,广东商人方举赞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1877年1月到9月,发昌机器厂刊登推销小火轮兼及自产的车床等机器的广告,时间长达7个半月,刊登的广告数目达84次。这表明(     
A.求富成为洋务运动的主要目标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C.民族企业具有一定的制造能力D.广告是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南京条约》签订后,纺织品进口税率平均由19.9%降至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降至5%以下。1845年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之一”“松太(江苏松江府与太仓州)布市,消减大半”。1892年由镇江进口洋纱达8.5万担。1895年南通、海门两地,每日可销洋纱20大包,已合1万纱锭的产量。上述材料表明(     
A.不平等条约签订拉动中国经济的发展B.进口纺织品价廉质优受到消费者喜爱
C.中国经济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中国近代产业与世界市场的深度融合
10 .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街头照片,该图反映出(       
A.重庆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雄厚B.民族工业内迁带动重庆经济的发展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作用D.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被彻底打破
2023-02-2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