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某学术论文设计了“甲午战后的初步发展”“民国初期的短暂春天”“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后期的发展困境”等分论标题,据此推断论文主题是(     
A.封建小农经济的成长B.家庭手工生产的发展
C.近代洋务运动的兴起D.民族工业的曲折进程
2 . 左宗棠认为:“今幸闽厂工匠自能制造,学生日能精进,兹事可望有成。再议遣人赴泰西游历各处,借资学习,互相考证,精益求精,不致废弃,则彼之聪明有尽,我之神智日开,以防外侮,以利民用,绰有余裕矣。”这说明洋务派(     
A.力举废除传统教育体制B.认识到留学教育的必要性
C.竭力倡导创办民用企业D.主张与西方列强进行商战
3 . 1890年,马建忠在《富民说》中指出:“治国以富强为本,而求强以致富为先……欲中国之富,莫若使出口货多,进口货少。出口货多,则已散之财可复聚:进口货少,则未散之财不复散。其或散而未易聚也,莫若采取矿山自有之财。”材料反映了(     
A.清政府鼓励民间设厂B.外国资本输入不断加剧
C.发展民族实业的主张D.求富以自强政策的改变
4 . 有学者指出,由于地租、高利贷、商业资本的剥削是封建地主阶级货币财富的主要来源,因而土地、典当、银号商铺等仍是地主、官僚和商人等财富所有者的主要投资对象,在他们有稳妥的或更好的投资场所时,就不肯轻易向新式工矿企业投资。这现象说明近代中国(     
A.传统生产关系未遭破坏B.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较低
C.近代化的内生动力不足D.民族工业发展阻力减小
5 . 在张謇看来,发展实业,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必须要有轻重缓急,要区分重点或主导部门;同其他工业门类相比……“振兴棉业之纺织为内维,扩充矿业之煤铁为外境”。他的这一主张(     
A.基于当时的特殊国情B.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C.表明其思想较为保守D.旨在唤醒民族意识
2022-08-1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铁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开始时以军事工业为重点,随着军事工业的创办,洋务派遇到了急待解决的财政方面的困难以及原料和燃料等问题。因此,必须相应地发展煤、铁等工业。李鸿章曾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所以,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在举办军事工业的同时,打出“求富”的旗号,大力举办轮船运输、燃料、原料、铁路、电报、纺织等民用企业。

——摘编自齐春晓《简述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企业》

材料二   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但除广东的缫丝厂外,都是到19世纪80年代才有所发展。首先出现的是船舶修造业、缫丝业,继有火柴、造纸、印刷等业兴起,他们都属小厂,创业资本仅数千两,最多不过数万两,仅一家丝厂达10万两。进入19世纪90年代,设厂增多,并有轧花、棉纺织厂,资本二三十万两者已不罕见,更有达50万两者。然而比之洋务企业,仍属小型,技术设备亦多因陋就简。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派举办民用企业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共同影响。
2022-08-03更新 | 20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某学者称,“外人兴业时期(1895~1902年)……卧榻之侧他人酣睡之声既起。中国商人亦渐悟利权之不可放弃,有起而集股开厂者矣。光绪二十年(1894年)官督商办时期所提倡不起之工业奋斗精神,至是受外人之猛击而醒”。这可用来说明(     
A.洋务运动掀起中国近代化浪潮B.近代民族工业诞生的条件
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背景D.维新变法思潮兴起的原因
2022-07-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年前,我国创办资本额在1万元以上的机器厂共29家,资本总额为4024千元。1912年至1927年,新设企业达63家,资本总额为5679千元。1902年设立的大隆厂,创办资本为1万余元,1925年左右其资本额增加到28万元。一些原来只局限在修理业务的机器厂此时也能仿造一些机器,如大隆机器厂所制造的传动装置,被很多纱厂采用,并逐步过渡到生产成套纺织机器。这一阶段,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的发展也超过了前一时期,从1912年开始,出现了诸如酸碱、涂料、西药等一些新兴化学工业门类。1912年至1927年,全国新设资本额在1万元以上的电厂有288家。然而,重工业落后、薄弱的局面未能根本改变。

——摘编自俞国等《如何看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材料二   “一五”计划的实施结果是,五年基本建设实际投资总额为550亿元,农林、水利等基本建设投资占8.2%,工业部门占56%(其中轻工业占15%,重工业占85%);农业年均增长速度为4.5%,工业年均增长速度为18%,其中轻工业年均增长12.9%,重工业年均增长25.4%。

——摘编自叶扬兵《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前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时期工业建设的显著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9 . 公司制在晚清时被引入中国,股票大量发行。人们“不但愿附西人之股,且多自设公司,自纠股份”,一批近代工矿企业相继创办。“至今日而开平煤矿”、平泉铜矿……蒸蒸然有日上之势”,这些企业其数“不下二三十处”。这反映出(     
A.晚清经济近代化程度加深B.洋务企业实行新型经营模式
C.中企受西方管理模式影响D.股份制成为洋务企业经营方式
2022-07-10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鸦片战争后,江苏江阴县的机器洋纱销售各路,而乡村本布日渐滞销。且取巧之人,用洋纱掺作本布,店铺碍于脆薄,价遂大减……江阴乡野贫户,颇生愁叹,未知何日可以挽回斯弊。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洋布代替土布使耕与织分离B.手工纺纱业逐步走向破产
C.洋纱代替土纱使纺与织分离D.手工棉织业遭到沉重打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