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以前,大明宝钞和铜钱是法定货币;成化、弘治以降,白银上升为事实上的货币,和铜钱一起成为国家法定货币。

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银始独重于天下,百物皆取银为准矣”。

从宋到明,中国银矿的产额略呈减少的趋势,晚明由海外输入的白银总量,大概是国内产银量的十倍。

材料二   美国的白银政策使中国政府陷入白银持续外流、通货紧缩的灾难之中。国民政府于1935114日宣布中国实行法币政策,主要内容是:

1)确定法币,统一发行。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使用银元。

2)法币与英镑汇价稳定

3)全部白银收归国有以充作法币储备金。

材料三   人民币2015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多国家得以将人民币纳入自己的外汇储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货币流通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主要背景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思考人民币国际化有何意义?
2 . 下为19世纪部分年份中国棉花出口数量变化表(单位:万担)o

表中现象表明当时中国
A.自然经济曰益解体的趋势B.棉花种植的面积扩大
C.棉花自给后仍有很大剩余D.完全被卷入世界市场

3 . 材料一 瑞蚨祥l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蛱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了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 如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1956年,瑞蚨祥公司向毛泽东主席呈写了《瑞蚨祥公司生产情况报告》,毛主席指示:“历史名字要保存,瑞蚨祥、同仁堂一万年要保存!”1985年瑞蚨祥被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老字号焕发新生机;济南瑞蚨祥绸布店1988年完成销售480万元,实现利税46万元。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在19世纪末期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
(2)材料二中经营销售额在1925—1949年呈现出下降趋势,指出其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瑞蚨祥历经的两次重要的发展机遇,指出第二次发展机遇出现的原因以及与此相关的会议。
2020-05-0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2017-07-06更新 | 3819次组卷 | 8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辛集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面分别是1867~1869年和1894~1915年我国进口商品结构比例变化图。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国进口商品结构趋于合理B.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中国市场的国际化趋势增强D.鸦片贸易利润逐年降低
6 . 材料一 瑞蚨祥l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蛱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了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 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1956年,瑞蚨祥公司向毛泽东主席呈写了《瑞蚨祥公司生产情况报告》,毛主席指示:“历史名字要保存,瑞蚨祥、同仁堂一万年要保存!”1985年瑞蚨祥被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老字号焕发新生机;济南瑞蚨祥绸布店1988年完成销售480万元,实现利税46万元。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经营销售额在l912—1925年、1937—1949年分别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分别指出其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瑞蚨祥历经的两次重要的发展机遇,分别指出发展机遇出现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为某学者所做的1776~1910年清代人口平均关税统计图(单位:两/年)。图中数据的变化趋势反映了(     

注:常税一般指国货出口关税,洋税一般指洋货进口关税。
A.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B.晚清外贸逆差的扩大
C.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恶果D.列强资本输出的剧增
8 . 读下表《19世纪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部分),对表格的理解正确的是
         
鸦片战前5000吨/年5000匹/年
1846年7010吨13220匹
1850年8919吨23040匹
1854年14122吨62896匹

A.中国的茶叶生丝出口量呈持续增加状态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
C.中国的茶叶、生丝生产商品化趋势增强D.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21-06-02更新 | 35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3-2014年河北沧州市南皮一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部分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既是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者间矛盾的产物,又是中国积极回应世界文明潮流的结果。它是一场地主阶级领导的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改革运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据此,对洋务运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B.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C.地主阶级危机下的自救D.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文帝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文帝商业政策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文帝以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

材料二

明代以前,中国商人的经商活动多是单个的、分散的“人自为战”。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商品数量和品种的增多,商人地位的提高,人们从商观念的转变,商人队伍的壮大,商业竞争的激烈,以致在商业战线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喧闹局面,终于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商业革命”,正是在这场“商业革命”中,全国各地相继崛起了不少商人群体。
——摘编自杨涌泉《中国十大商帮探秘》

(2)根据材料二 ,概述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茶等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西方。其中,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多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   

——摘编自李侃主编《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茶、丝的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材料四   1990-2012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   数值(万亿美元)


——依据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数据测绘


(4)概括材料四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并从经济角度简析其原因。
2020-04-2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