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016-11-27更新 | 279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1年河北省南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2 . 阅读下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简表”。下列各项是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行业1912年1920年增长率(%)
棉纺织业(吨)509564159807412.1
面粉业(包)6647020395017.4
电力业(千瓦)120132960211.9
水泥业(吨)594051097418.0

A.中国经济开始了近代化历程
B.近代企业开始占据中国经济的主导地位
C.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D.“一战”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客观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姑苏志》中说:“民居所聚谓之村,商贾所聚谓之镇。”下图显示了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市镇数量增加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万历年间中国市镇开始兴起
B.乾嘉年间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同光年间市镇发展得益于世界市场
D.明清时期中国市镇模式与西方相同
4 . 小表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项目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
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
1849328177969234250100
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
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农民负担减轻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洋务经济兴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后期,烟台、青岛等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是今济南地区的章丘、济阳在20世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章有义的《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对该表的正确解读是
1900191519201924
山东章丘0.1354550
山东济阳0.2152540

①农产品已商品化
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③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
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 . 1930年11月12日的《民国日报》有这样一则报道:“上海闸北区永安县丝厂职员金吉城,月收入约50余元。然而,1930年9月9日,全沪丝厂100余家停业,永安亦在停办之列,金因此失业……。”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当时中国存在极其严重的工人失业问题
B.官僚资本的压迫导致民族工业步履维艰
C.列强加紧资本输出使民族工业生存艰难
D.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018-05-0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是近代文化抉择的出发点。文化和社会现实分不开,它本身就是社会的一部分。因此,构建什么样的文化,是由社会现实来抉择的,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是独立、民主、富强,相应的近代文化也是围绕这个主题来构建的。

——龚书铎《社会变革与文化趋向一中国近代文化研究》


结合中国近代历史的相关史实,围绕“社会变革与文化发展”,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观点明确,解读须有史实依据,表述准确)
8 .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A.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实现了均衡发展
B.两次负增长均因为大规模外敌入侵
C.两次快速发展的相同原因是政府对经济的扶持
D.抗战期间全国各地民族工业均遭日本掠夺
9 . 如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①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英国对华资本输出
B.②的变化根本原因是只学西方科学技术,不学西方政治制度
C.③的趋势表明我国没有完成所有制的转变
D.④的产生促进了抗战时期民族企业的发展
10 . 如图示描绘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下列与之相关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2”阶段的发展为维新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
B.“3”阶段发展最为迅速的是制造业和采矿业
C.“4”阶段的萧条主要是欧洲列强又卷土重来
D.“5”阶段的发展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