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政府投资或派拨各省,产品也由各地官府备款具领或按交海军使用而抵扣军费,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商"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官督商办B.清政府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军用工业成为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在位时兴修水利、穷兵黩武,使汉朝国力达到最高点,但同时也引发了政府的财政危机。新增的大批政府开支亟须新的收入,而终武帝一朝,为寻求收支平衡的努力就一直未曾停止过。

汉武帝最重要的一项经济措施是恢复国家专卖制度,将几项高利润商品的生产、销售控制在朝廷手中。他恢复了国家对铸钱的垄断,于公元前119年更恢复了秦时的盐铁专卖制度,稍后又增加了酒类专卖一项……武帝还对某些商品加征进口税,但其余诸项措施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摘编自【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如表所示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
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
1849328177969234250100
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
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三   19世纪卞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l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l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四   如表所示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1952年1956年1957年
工业总产值343.3703.6783.9
农业总产值483.9582.9604.0
工农业总产值827.21286.51387.9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为增加政府收入而采取的重大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在税收方面出现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该时期中国人均GDP仍然在低水平徘徊的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建国初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的趋势。试从经济方面分析原因。
3 . 1875年,中国在正当的进出口贸易中仍处于出超,出超额近111万两白银,但此后逐步转为入超。到1885年,入超约2320万两白银,1905年入超额扩大到9416余万两白银。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A.对外贸易中出口总额的锐减B.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关税税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转入低谷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

材料二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各地城乡。时人指出:“中国丝、茶及其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价格却在下跌。”在某些地区,洋纱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限空间。某些地方形成商品市场,农作物商品化趋势加快。

——张岂之《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

材料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变化。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并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近代中国的问题千头万绪,但论其主题,就是中国能否从农业文明中走出,从传统中走出,重建合乎世界潮流趋势的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近代化开始于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6 . 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年公司上交财政及税利达4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对该公司的经营评价正确的应该是
A.抑制了官僚资本日益膨胀的趋势
B.代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趋势
C.有利于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
D.对正常的市场竞争行为构成威胁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钱币自商代起源后,钱币形态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

时间特征
商晚期到春秋初期形态上比较原始;开启后世钢铸币先河;没有出现文字。
春秋初到战国晚期钱币上出现文字,以纪地为主;种类进一步增多;钱币的标准化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出现圆形化趋势。
秦统一到唐中期由纪地变为纪重;钱币的形制初步统一;出现具有高级铸币形态性质的年号钱币;大小钱币的兑换进一步明确。
唐中期到清朝覆灭钱币的质地多样,宋朝出现纸币,明清时期以银为主;少数民族铸币深受汉族铸币的影响;对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摘录自张宏明《钱币》

材料二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各方面的具体工作逐渐展开,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金融调整。中国是个银本位国家。美国在三十年代前期采用的白银政策,严重地危害了中国金融。美国高价收购白银,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金融界受到世界白银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动荡不稳,从而直接危害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共计发行1亿元“金融公债”作为三行的基金。1935年11月3日,又推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三大行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以后一切完粮纳税及公私款项的支付,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法币的币值与银价脱离,不再受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从而稳定了金融。金融界的充实与稳定,银行放款的增加,使投资工业变得有利可图,这便刺激了资本家投资的欲望,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1935年那段被遗忘的历史——南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钱币演变的趋势并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调整货币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8 . 据统计,1930—1936年间,中国海关进口指数下降40%,入超下降78%。与此同时,海关进口税却呈现上升趋势,在1926—1936年的十年间增长达三倍以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经济建设成效显著B.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改订新约运动的历史影响D.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宋(以后),……由于货币性收入的增长,一定程度改变了农户的消费结构,开始出现从自给型消费向货币型消费转化的趋势。”下列对材料信息说明有误的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收入类型的改变影响了农民的消费结构
C.农业生产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D.唐宋时期农村商品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10 . 如图为1914——1919年中国棉纺织业盈利统计折线图。促使这一时期棉纺织业盈利变化的原因有(       
A.清朝中晚期的政治改革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华侵略
C.民国政府鼓励创办实业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2023-02-25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