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政府投资或派拨各省,产品也由各地官府备款具领或按交海军使用而抵扣军费,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商"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官督商办B.清政府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军用工业成为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部分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既是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者间矛盾的产物,又是中国积极回应世界文明潮流的结果。它是一场地主阶级领导的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改革运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据此,对洋务运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B.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C.地主阶级危机下的自救D.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3 . 下表为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开办的部分企业汇总。这表明
名称开办年份创办人地点经营方式
淮军行营制造局1870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天津官办
轮船招商局1873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上海官督商办
台湾基隆煤矿1876年台湾巡抚沈葆桢基隆官办
开平煤矿1878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唐山官督商办

A.小农经济逐渐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经济转型趋势显现D.中体西用思想发生改变
2021-03-05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两朝……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清代进出口的商品数量不断增加,且种类繁多,因而贸易商品流通值呈直线上升。但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是内向保守的,以禁为主,并从未间断,有的时期还出现了重大发展。据统计,在鸦片战争前的中西贸易活动中,西方诸国都表现了偏重中国物品的倾向,使中国常常处于贸易的出超地位。

——摘编自张增香《试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色》

材料二   近代中国各年份进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

年份出口商品进口商品
原料半制品制成品生产资料消费资料
189315.628.555.98.491.6
191039.82535.217.682.4
192040.121.139.428.571.5
193049.715.734.626.973.1
193648.312.339.544.555.5

——改编自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面是近代上海部分年份进出口贸易总值统计图(单位:万关两)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A.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上海逐渐成为全国的商贸中心
C.中国进口货物贸易额呈增长趋势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6 . 据统计,1930—1936年间,中国海关进口指数下降40%,入超下降78%。与此同时,海关进口税却呈现上升趋势,在1926—1936年的十年间增长达三倍以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经济建设成效显著B.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改订新约运动的历史影响D.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作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 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 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民初之十年实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资料整理

材料二: 我国国民收入各所有制经济比重表(%)


——据苏星《新中国经济史》等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所遇到的困难。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2—1956年间我国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封建自然经济趋向瓦解,集中地表现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趋向瓦解之上。1415世纪以来,英国的毛纺织工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工场手工业最为发达的部门,号称是英国的“民族工业”。由于工业入口和城市增长的较快,促成了对羊毛等经济作物和商品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就使农业产品的市场被看好,农业成为有诱惑力的、有利可图的行当。于是有不少商人资产者决意投资农业,到乡间去兴办牧场、农场。为此,便要向贵族租地。资产者所出的较高的地租,深深刺激着贵族们,起初土地只是出租自己的直接领地,后来开始圈占农村公社的公有地,再后来以强力手段驱逐农民。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大致始于15世纪,16世纪前期达到高潮,此后,愈演愈烈。圈地运动导致大批农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他们的一大部分,或是留在乡间,成为农场中的雇佣工人;或是流入城市,成为供企业主选择雇佣的自由劳动力。英国农业领域的这一重大变革,是在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发展的需求下自然形成的。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鸦片战争后加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由于输入的洋货为机器制品,物美价廉,竞争力强,使不少土货滞销,如东南沿海带盛产的土布、土纱,因洋纱洋布的剧增而陷于困境。欧美各国在刘华倾销商品的同时,加紧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农产品。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扩大了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中商品经济作物的比重,减少了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份。在近代中国,这一变化是外国资本在中国护展殖民地贸易和实行经济侵略而强行促成的,因此又不可避免地要服从西方资本主义总体的政治经济利益需要,成为它们的附庸。这种变化深深地打上了半殖民地经济的烙印,呈现出一种畸形状态。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近代中国史》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封建自然经济趋向瓦解过程的主要不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对本国产生的影响。
2022-02-26更新 | 93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大连民办纵横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表1是 广州、上海 1844-1855年对英进口总值变化表。
表1
年份广州所占百分比上海所占百分比年份广州所占百分比上海所占百分比
184487.412.6185058.441.6
184577.622.4185157.942.1
184671.228.8185250.649.4
184769.730.3185337.962.1
184866.833.2185442.157.9
184963.936.1185521.878.2

据此可知
A.协议关税导致两地贸易地位变化B.清政府对列强的海关税额逐年提升
C.中国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区位因素对列强商品输出产生影响
2021-05-07更新 | 21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表中反映出的三类译书比例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晚清自救的需要B.经济发展的需要
C.社会改造的需要D.全盘西化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