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鸦片战争以后,上海市场对洋纱的态度,经历了“不喜用”“掺和洋纱”“一概收买”三个阶段,当地土布业也经历了“土经土纬”“洋经土纬”“洋经洋纬”三个阶段。这反映出上海地区(     
A.全盘西化的社会风气B.外贸中心地位的确立
C.逐渐融入了世界市场D.“实业救国”思潮的流行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国际茶叶市场中,中国一直都是茶叶消费的唯一渠道,凭借优势,古代的茶叶出口值甚至一度超过瓷器、丝绸等商品。唐朝随着文化交流的频繁,茶叶贸易呈现繁荣景象。到16世纪时,受到国际市场对中国茶叶需求增长的影响,中国茶在亚洲流行起来,开始具有了高度的国际意义,这一时期主销江南茶,以绿茶为主。17世纪,清政府开放了南洋贸易口岸,并取消了物物交换的“茶马贸易”,茶叶贸易开始逐步走上正轨。在西方饮茶习俗发展后,供需双方有机结合,在消费能力增长的推动下,英国一跃成为国际最大的茶叶承销国。经过茶价几次下调,茶叶真正走向普通百姓,而亚洲市场变得微不足道。外销茶区包括苏、浙、赣、皖、粤、闽、滇、湘、鄂九省,出口以红茶为主,绿茶为辅,同时砖茶、花茶、黑茶、乌龙茶也接连外销。

——摘编自李璟《我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情况研究》

材料二   1886年后,中国茶叶的对外贸易一蹶不振,逐渐丧失了垄断地位,印度、锡兰、日本从中国引种或自育良种进行耕种,并以大规模茶园种植为主,运用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这是中国个体茶农的产茶成本和质量根本无法和企业制相抗衡的。当时太平天国活跃在南方茶产区,起义军势力的扩张使得茶园荒废,茶叶贸易路线网也遭到破坏,加之沉重的茶税负担,茶商承担的风险非常大。英国等茶叶商人利用种种资金优势和特权,设法打压茶价,甚至采用各种欺骗的方法,中国的茶叶贸易败下阵来也是情理之中。

——摘编自仲伟民《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由盛转衰解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茶叶贸易衰败的原因。
3 . 近代西北羊毛主要经天津出口,下图是从天津出口的西北¥毛年均出口量统计数据。据此推断,西北地区
A.畜牧业快速发展B.羊毛收入成为主要财源
C.传统商路日益复苏D.贸易逆差局面得以扭转
4 . 民国十七年(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中英关税条约》第三条规定:“两缔约国现行条约内所有限制中国任意自定船钞权之各条款,英国承认一律取消。”这一规定
A.有助于维护中国航运自主权B.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C.使国民政府获得关税自主权D.标志着英国改变了对华政策
2022-06-21更新 | 913次组卷 | 13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据统计,1931年,上海有华人创办的化妆品企业138家,外商创办的企业37家。比较有名的企业,如永和实业公司、五洲大药房、上海怡昌洋行等,基本都是以生产各类化妆品为主。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重要因素是
A.抵制洋货运动兴起B.男女平等成为现实
C.社会观念发生变化D.临时政府政策推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为民国初年山东经济发展的情况(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山东
•1911年开办的棉织企业为8家,1913年增加到63家。
•1912年至1913年间,酿酒、制糖、榨油、火柴、制蜡、制烟和皮毛制革等各行业迅速增加,由333家增到476家。
•自民国元年至1920年,设立的各种铁工厂计有济南8家,青岛9家,博山5家,威海卫、济宁各4家,潍县3家,全省共33家。
A.工业布局更加合理B.经济运行环境有所改善
C.工业体系初步建立D.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
2022-05-23更新 | 579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以库平纯银6钱4分8厘为单位,定名为元。据此,造币总厂和江南造币厂开铸1元银币。新银币首先在上海金融市场取代各省自铸的银元,并逐渐取代外国银元,流通于全国。北洋政府此举意在
A.改善民族企业的发展环境B.确立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
C.强化政治统治的物质基础D.为实施法币政策创造条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19世纪60年代,外商往往通过“中国雇员将大量货币送往乡村”的“预约订购”方式来实现对丝、茶的收购,不必亲自深入内地。19世纪70年代以后,出口贸易的广大中间环节以及广大从事丝、茶生产的小生产者都落入了外商和买办的直接或间接控制之中。这反映出
A.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欧美列强加快了对华资本输出
C.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内陆地区D.中国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进程加快
9 .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上海英、法租界和公共租界人口曾短时间内从150万猛增到400万,租界内新增400多个企业,这些企业主要生产化工品、药用油、玻璃器皿、灯泡、手电、电扇,糖果以及香烟等。这一现象产生的背景是
A.列强加快了经济侵略的步伐B.沿海民族工业加快内迁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日本发起全面侵华战争
2022-05-02更新 | 429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半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在大生纱厂连年盈利后,便走上大规模、跨行业的扩张之路。但该厂无论在采用新技术方面,还是在强化内部积累方面,皆缺乏应有的力度,最终因信用风险凸显而被银行团接管。这说明近代民族企业(       
A.生存环境恶劣B.需要政府大力扶持
C.忽视企业信用D.应提升核心竞争力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