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下图是我国1957-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
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D.“大跃进”运动导致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2022-07-07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理科)
2 . 宣传画往往带有一定的导向型、鼓动性和激励性。对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1959年创作的宣传画《我们同矿石一起炼成钢》
A.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B.反映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
C.描绘了“一五”计划的巨大成就D.展现“大跃进”时期生产建设热潮
2021-02-09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3 . 对如图解读正确的是
A.建设项目集中在轻工业领域B.已经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C.初步改变中国工业落后面貌D.体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成就
4 . 1983年,邓小平到苏州视察,听到如下汇报:“……全面实行联产承包,迅猛发展社、队工业,经济总量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下列各项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汇报反映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B.人民公社是当地最主要的生产组织单位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迅速推广
D.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对下表解读合理的是(     
     1992——2000年我国东、中西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变化表
年份1992199519982000
东部总量/亿美元98.6319.7386348.9
所占比重%89.685.985.286.5
中西部总量/亿美元11.352.566.854.4
所占比重%10.414.114.813.5
A.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
B.外商投资加大了区域经济的差距
C.从增幅看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高
D.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推动
6 . 阅读1957年至1960年经济生产总产值图表(单位亿元)
时间经济总产值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副渔
19571241704317387537
195816491083580503566
195919801483867547497
1960209416371090616457

对图表信息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国民经济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B.全国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C.工业经济发展比农业经济重要
D.我国已经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2019-07-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中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中美贸易的相关资料。对于资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中美直接对抗造成1972年以前两国几乎没有贸易往来
B.中美建交促成了1975年中美贸易额有了大幅度的攀升
C.中国产品在美国的畅销造成了1980年中美的贸易逆差
D.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推动了1985年对美出口快速增长
8 . 阅读“1956—1966年中国经济发展对比表”(以1956年为基数)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表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分类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国家财政收入国民收入总额工业固定资产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棉花产量
1956年100%100%100%100%100%100%100%
1966年约200%194.4%近180%300%124%111%161.7%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已经走向成熟
B.周恩来、邓小平在经济领域进行有效调整和整顿
C.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曲折,但成就仍是主流
D.国际国内建设环境已经得到全面改善
9 . 1987年6月,邓小平在接见南斯拉夫代表团时说:“农村改革中……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这是我个人没有预料到的,许多同志也没有预料到,是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效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民众积极参与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之一
B.中央政府的宏观决策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C.该意外收获的主要意义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D.民间的经济活动引领了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
2018-01-11更新 | 180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大事记: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没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人们可以自由迁徙。

1958年1月9日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标志着我国跨入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户籍时代和公民自由迁徙权利的实际丧失。

1985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人不分城乡均发身份证验证身份,方便人口流动自由择业。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上海、深圳、广州等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开始施行“蓝印户口”政策——投资购买当地政府规定的房产,或者满足投资金额、纳税额、解决就业等条件,可以给予蓝印户口。

2001年10月1日,中国以两万多个小城镇为重点,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在小城镇拥有固定住所和合法收入的外来人口均可办理小城镇户口,与当地原有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

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发布文件,将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摘编自《中国当代户籍制度的变迁》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7-11-0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陆川县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