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历史解释是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1949年和2019年新中国大阅兵简况表

年份

阅兵武器装备简况

1949年

受阅部队由 1.64万余名官兵组成,共动用飞机17架、火炮119门、坦克和装甲车152辆、汽车222台、军马2344匹。阅兵的武器装备相当数量是战场上缴获来的,仅各种口径的大炮,就有日式、美式、德式、英式、苏式等。

2019年

阅兵编 59个方(梯)队和联合军乐团,总规模约1.5 万人,各型飞机160余架、装备580台套。受阅武器装备全部为中国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如空警--2000、新型155 车载自行加榴炮、第三代猛士装甲车、东风--17 常规弹道导弹、长剑--100超声速巡航导弹、轰--6N战略轰炸机、东风--41 洲际弹道导弹等。

----摘编自陈永康 《13次新中国三军大阅兵》等


阅读材料,提取两次阅兵相互关联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做出历史解释。(要求:解释须有明确主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 . 20世纪80年代编辑出版的农业史料文献《关于农村工作问题座谈会纪要》中记录过:“1979年春,少数地方的农村社员开始自发隐蔽地实行包产到户。1979年3月国家农业委员会邀请七个省的农村工作部门和六个县的负责人座谈,议题中争议最大的是包产到户,争论的结果是规定除深山、偏僻的孤门独户外不许包产到户。”政府的该项规定
A.成为复原底层历史全貌的直接依据B.客观上使包产到户的范围悄然扩大
C.推动了农村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D.说明在突破发展中深化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生产技术水平迅速提升,但人才缺乏。1935年,斯大林在一次讲话中强调:有了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能够而且一定会创造出奇迹来。青年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斯大林的号召,认真钻研新技术,在个小时内采掘102吨煤,超过定额的13倍,创造了新纪录。在斯达汉诺夫的带动下全国各行各业都展开了赶超斯达汉诺夫的群众性生产劳动竞赛活动,涌现出众多模范人物。卫国战争期间,苏联人民更加广泛地开展这一运动,为前线战士提供了大量物资战后初期,斯达汉诺夫运动更是推动苏联在废墟中迅速重建。

——摘编自姜天明《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及其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吴满有运动和赵占魁运动标志着斯达汉诺夫运动在中国的落地。新中国成立后,“劳动光荣”“人人平等”的新观念,使劳动人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尊重和尊严。1950年9月,“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464位代表参加了大会。他们是革命功臣、护厂英雄、生能手,很多人在根据地时期就是先进典型,如吴运铎、李顺达、马六孩等,他们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1956年4月,新中国第二届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4703位先进个人获奖。此次褒奖的对象是国民经济恢复和过渡时期的先进典型,有来自企业产一线的优秀工人孟泰、赵梦桃,来自文化教育界的优秀知识分子钱学森、张光等。

——摘编自姚力《从劳模表彰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建立之初召开劳模表彰大会的原因。
(3)综上,指出中苏两国劳模运动的共同价值。
2023-02-02更新 | 30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4 . 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

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
A.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
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D.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
2018-06-10更新 | 2796次组卷 | 1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7-18高一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史料实证——“一五”计划的特点)在“一五”计划的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这一分配方式说明我国
A.社会主义制度确立B.“左”倾错误滋生
C.重点推行公私合营D.优先发展重工业
6 . “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为此,中共十四大提出
A.计划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公有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 . 20世纪80年代初,一家外国媒体刊发了这样一则报道:“中国人正甩掉‘越穷越光荣’‘越穷越革命’的价值追求,不再恐惧‘割资本主义尾巴’‘万元户’成了他们能力与幸福指数的象征。”该报道反映了当时
A.农民的改革探索得到认可B.改革开放带来的观念转变
C.物价飞涨引发的拜金潮流D.西方对中国的价值观输出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中共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毕竟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史料二

(1)史料一中的“初步成果”指什么?这次会议有何重要意义?

(2)史料二中图一中的“社”指什么?图二反映了哪一时期的现象?

(3)结合所学知识及以上史料,说明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功探索有哪些。

9 . (文科生作答)
改革的核心价值,是为社会的发展: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为人民的幸福。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为此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

材料一:1953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资料室:《农村政策文件选编》

材料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基础上开创的。

——习近平在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共中央提出将农民“组织起来”的现实原因。
(2)材料二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多年建设基础”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经济改革的思路上的变化及这一变化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改革得以不断深化的主要因素。
2019-07-0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中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儒家伦理是一个包含着丰富内涵的复杂体系。儒家伦理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复杂的。一方面,二者由于异质相互冲突,这在价值观念、精神倾向、理性方式、约来机制上都是如此。另一方面,二者又存在着一些同构契合的因素。儒家的某些思想,可以通融于市场法则之中,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儒家伦理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与市场价值形成一种异质互补关系,如义与利、和与争、群与己、人与物等,这对于促进市场经济以至整个社会运行机制的完善和发展同样不可忽视。

——摘编自唐凯麟《冲突、契合、互补优化》


根据材料,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019-01-21更新 | 11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