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8 道试题
1 .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全国粮食会议,决定在农村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国家严控粮食市场,由中央对粮食实行统一管理。该举措旨在(     
A.避免城乡差别的扩大B.满足工业化建设需要
C.进一步密切城乡联系D.巩固土地改革的成果
2023-05-28更新 | 550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2 . 图是1990年劳动部发布《职业介绍暂行规定》第七条中的相关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资源信息,推荐合格的劳动者,介绍临时性劳务人员,并对单位用工进行指导或提供咨询。
○为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提供用工信息,介绍用工单位。
○在劳动力供求双方经过相互选择自愿达成协议后,指导他们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签定劳动合同。

A.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B.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C.社会保障制度的日趋成熟D.为城市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
2023-05-07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全省统考历史试题
3 . 上世纪50—70年代,被誉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的鞍钢共向全国300多个单位输送干部和技术工人12.5万人,并为各地代培干部、技术工人和实习生11万多人,支援了武钢、包钢、酒钢、攀钢等钢铁公司的建设。这一举措(     
A.有利于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建设B.保证了“大跃进”运动的顺利开展
C.推进了新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速度D.顺应了改革开放工业化的建设需要
2023-04-03更新 | 500次组卷 | 9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以生产“光明牌”冷饮而驰名的上海益民食品一厂有限公司——这个中国最早冷饮企业,历经风雨百年,于2013年迎来了其百年延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3年,上海益民食品一厂有限公司的前身——美商海宁洋行在上海沙泾港路250号开办蛋品加工厂,是中国第一家机域化的冷饮企业。其生产的冰饮霸占上海,民族品牌纷纷破产。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日宣战,美商海宁洋行由日本明治产业株式会社接管。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从日本人手中接收海宁洋行,并发还美商。

1947年,国民党联勤总部收购海宁洋行,随后与第一粮秣厂合并,成立上海粮服实验厂。

1949年,上海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上海粮服实验厂,后改名为华东工业部上海蓝民工业公司食品第一厂。

1950年,时任益民食品一厂副厂长的江泽民提出,新中国成立了,“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冷饮品牌”,他提议品牌取名“光明”,寓意是“光明照亮中国”。第一块国货冰砖“光明牌”棒冰正式问世。厂领导带领职工走上街头,向市民宣传国货“光明牌”。“光明”品牌商标上用火炬代表着光和热,象征着希望,56道光芒象征着56个民族大团结!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益民一厂企业的经营方式日趋多样化,产品也随之变化。

1983——1985年,先后引进了丹麦、瑞典、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冰激凌生产线,冷饮利润大增,提升了益民食品一厂的核心竞争力。

1993年8月——2003年,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上海益民食品一厂的发展与上海众多国有老字号企业一样,历经合资、重组的几度沉浮。

2004年,一座现代化的专业生产“光明牌”冷饮的花园工厂在上海奉贤做然崛起。

——上海益民食品一厂历史展示馆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自拟论题,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3-26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9年,中共中央规定在农村分配中要认真执行包产、包工、包成本的三包制度和奖励制度。1960年,又明确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其产品可上市出售。这些措施(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恢复B.是对人民公社化体制的否定
C.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保证了工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
6 . 据统计,1953-1957年间上海市在人力资源方面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输送技术人员2970人,输送技术工人86043人、内部抽调124288人及社会劳动输送397801人,合计637922人,可谓是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上海市这一做法(     
A.促进了人力资源合理流动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C.适应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D.保障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
2023-01-13更新 | 360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7 . 邮票与历史变迁

邮票,常常以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物古迹等作为题材,以小小的“方寸之地”承载着往昔的历史。1949年以来,我国发行了多套农村题材的邮票,它们见证了中国农村发生的变迁。



有人把邮票誉为"国家名片""形象的百科全书""人类历史的缩影"。请结合中国现代史,以“农村变迁”为主题,任选两枚或多枚邮票,自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1-11更新 | 277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辽宁专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

年代1978198519862007
初级产品53.5%50.5%36.4%5.1%
工业制成品46.5%49.5%63.6%94.9%

材料二

——材料—、二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影响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五年计划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改善了中国工业结构,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下表为改革开放前我国四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思想,据此可知,五年计划的制定(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二五计划由综合平衡到高指标
三五计划由优先发展农业,解决人们的吃穿用到备战,军事工业优先
四五计划延续备战方针
A.体现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说明经济计划应当尊重客观规律
C.左倾错误贯穿经济计划始终D.说明国际环境决定经济计划制定
2022-12-17更新 | 847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56年12月,毛泽东在约见黄炎培等人时指出,要使地下工厂合法化,可以雇工,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毛泽东称之为“新经济政策”。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A.充分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相关经验B.努力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C.私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取得了瞩目成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