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6 道试题
1 .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乡村都市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农民不离本土,变农村为微小城市或准城市,其趋向则是连成规模,成为正式都市或者成为某个城市的部分。这里居民生活的条件、方式已与多数城市居民相同,其物质消费可以用超前、丰裕来形容。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民增收B.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劳动力转移D.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20世纪50年代,为履行“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承诺,全国各地纷纷建立了“工人新村”,工人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下图为创作于1952年的宣传画《工人新村》,该作品(     
A.反映了生产关系变革带来的喜悦心情B.描绘了工人积极建设社会主义的场景
C.体现了“一五”计划在工业上的成就D.展示了家国命运紧密相连的情感共鸣
2023-04-02更新 | 501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1991年10月8日,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刊发长篇评论,着重论述只有把生产力搞上去,才能在和平演变的挑战中岿然不动。文章明确提出苏联的“红旗落地”,并非在于“卫星上天”,社会主义国家唯有经受住新科技革命的挑战,红旗才能举下去,才能更高飘扬。这一评论(     
A.回应了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B.未能认识到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
C.贯彻落实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D.意在为扩大改革开放扫除思想障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671887年,进口洋米约为38万担。1920年以后,随着洋米进口进入新的阶段,中国米粮主产区的长江流域的洋米进口量也开始增加,年均进口量为1600万担。其中1926年,上海进口洋米已经突破500万担,成为全国进口洋米最多的城市。天津从1921年到1932年的年均进口量达到110万担,东北地区多数年份维持在二三十万担。

——摘编自王浩强《近代洋米进口与中国粮食安全的现实思考》

材料二   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1953年国家收入粮食540亿斤,支出粮食587亿斤,赤字达47亿斤。东北等产粮区遇到灾荒,使供销局势更显紧张。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一些经济困难的城市居民已难以购得必须的口粮,造成人心惶惶。国家据现有情况,只能采取这样的政策: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这个办法,后被称为“统购统销”。国家掌握粮食和原料后,切断了农民同城市资产阶级的联系,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到了八十年代,这种价格体系和管理体制已经成为改革的障碍,必须进行改革。

——摘编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洋米进口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实施“统购统销”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3年英国学者杰克·哥瑞参观了山东烟台桃村,在总结桃村致富的经验时指出,“把原来只为本村服务的面粉加工厂和服装厂,扩建成面向广大市场的厂子。把产品销到远方去。办旅馆、饭店、百货公司,发展面向社会的服务业。”关于桃村致富原因的表述,最合理的解释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动
C.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D.山东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政策推动
6 . 1950年春,政务院规定:“除批准征收的地方税收外,所有关税、盐税、货物税、工商税的一切收入,均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度使用”,“各地国营贸易机构业务范围的规定与物资调动,均由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统一负责”。此举旨在(     
A.借鉴苏联模式,建立计划经济
B.增强财政力量,确保经济稳定
C.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协调发展
D.改变生产关系,完成三大改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特别是商品性农业的发展和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包租制租佃关系取得了支配地位。包租制租佃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地租数额固定,主佃双方“恪守丰歉两无加减”的约定,佃户相对较为自由,佃户甚至逐渐获得了永久耕佃即永佃的权利。他们还要求获得拥有转让所佃耕土地的权利,形成了事实上的“一田二主”甚至“一田多主”现象。

材料二   2011年中国正式启动土地确权全国试点。土地确权是指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其他项权利的确定。确权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充分考虑历史背景等原则。土地确权可以有效化解土地纠纷,提高农民获得的征地补偿数额,加速农村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提高农村生产力,进而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到2018年底,除少数边疆民族地区以外,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土地确权工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租佃制的新发展,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确权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如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2022-06-22更新 | 8985次组卷 | 8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77年,人民大会堂迎来了久违的(停顿了16年之久的)全国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1977-1979年召开的全国工业会议、全国科学大会、全国劳模大会上,成百上千的先进企业、先进集体、先进科技工作者劳动模范受到表彰。这一史实
A.具有拨乱反正的时代特色B.开启了改革开放新征程
C.吹响了“科教兴国”号角D.倡导了艰苦奋斗新风尚
2022-06-12更新 | 785次组卷 | 1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六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2022-06-09更新 | 11629次组卷 | 84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