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2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对现代化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为工业化的成就和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又带动苏联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使苏联在斯大林逝世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此外,苏联增加了对科学事业的投资,创建了大批科学技术研究院、科研所,培养了大批科研人才,创造了突出的科学技术成就,并且在全苏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培养出各类专业人才,全面促进了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吴怡再《斯大林模式探析》

材料三   为了扭转农业的落后状况,赫鲁晓夫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刺激农业的发展。1953年、1954年和1955年的农业投资在国家整个投资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5.5%、19.6%和23.5%。1959年与1952年相比,农产品平均价格提高了两倍。1954~1956年,苏联开垦了近3600万公顷生荒地和熟荒地,1956年垦区收获了6300万吨粮食,占当年国家粮食产量的一半以上。从1955年到1960年,已有几十万公顷土地被风沙侵蚀。1962年,苏联自留地虽占全部耕地的3%,却生产了肉类产品的44%,牛奶的45%,蛋类的76%,蔬菜的42%。

——摘编自高成兴《战后苏联经济》等


(1)概括图1反映的历史发展状况,说明与图2这一历史事件的关联。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3-07-2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八)历史试题
2 . 1925年苏联粮食收购计划降低了2亿普特,结果工业投资就降低了4亿卢布,工业发展速度随之降低。1926年,苏联粮食丰收,出口数量扩大,工业增长速度也随之提高。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经济政策调整非常频繁B.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工业发展过于依赖农业D.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3 . 1923年夏季,苏联开始出现因“剪刀差”(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形成的差额)而引发的危机。1927年,大量粮食被农民拿去自酿伏特加酒,苏联再度出现粮食收购危机,农民也发出了“回到村社”的声音。这反映了苏联(     
A.经济结构严重失调B.经济运行机制亟需调整
C.一五计划成效有限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初显
2023-03-23更新 | 508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列宁在一份报告中说:这“并不是同资本主义讲和,而是一场新领域内的战争”“必须监视敌人的每一个行动。需要用各种办法来进行管理、监督、影响和诱导”,如果不这样做,“就不能在10年内恢复我国的经济”。“这”指(       
A.通过粮食税建立工农联盟B.通过农业集体化以发展重工业
C.实行租让制引入外国资本D.实行余粮收集制保证军粮供应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西方列强的怂恿和支持下,1918年年初,以高尔察克、邓尼金等为代表的俄国反革命势力相继发动武装叛乱,成立反苏维埃政权。苏维埃共和国陷入四面受敌的险境。为此,苏俄政府(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推行新经济政策
C.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D.确立“苏联模式”
2022-12-08更新 | 200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9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里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纠正这一错误,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B.农业集体化政策
C.工业化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022-07-0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其颁布的1959年至1965年的七年计划中,农业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达到了33%左右,而苏联最初的几个五年计划,农业和轻工业的投资加在一起也只有15%。这表明当时苏联(     
A.力图消除斯大林模式的负面影响
B.经济改革重心转向农业发展领域
C.将工作重心转移至经济建设领域
D.改变了经济发展比例失调的问题
8 . 列宁说:“我们用无产阶级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这表明他(     
A.肯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功绩
B.对苏俄的经济政策有所反思
C.对国家的产品主张按需分配
D.主张强化国家对农业的控制
2022-07-0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遭到了严重的失败,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选集》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本宣战。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1942年1月1日,由中国与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其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的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是指什么?并对其做简要评价。材料二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其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并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
2022-07-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文科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