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法是在无产阶级国家的领导监督下,通过粮食税,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维系生产”。该方法指的是苏俄1921年开始实施的
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斯大林模式D.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2 .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在改革中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多党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据此可知,该领导人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3 . 赫鲁晓夫时期经济理论讨论十分活跃,特别在商品货币关系等主要问题上,苏联学者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尽管受历史条件的影响,仍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毕竟让人们有可能根据实际已变化了的情况去探索理论和发展理论。由此可见,赫鲁晓夫改革
A.引发了苏联思想大解放B.否定了计划经济模式
C.冲击了斯大林经济理论D.认可了市场经济体制
4 . 下图漫画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该状况是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经济结构协调发展
C.衣食住行水平提高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列宁在俄共(布)八大上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也是共产主义的任务。”列宁叙述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D.加速发展战略
2021-01-02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18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6 . 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粮食产量急剧下降,许多人死于饥饿。粮食、原料和能源的短缺,使得大批工厂无法开工,大量工人被迫到乡下谋生,无产阶级队伍涣散。为解决这些困难,苏维埃政府采取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D.工业化政策
7 . 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勃列日涅夫:“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措施是
A.优先发展农业B.实行多党制
C.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D.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
8 . 1936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这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但从长远看,斯大林模式为苏联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A.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
B.农、轻、重比例失调
C.推动着苏联民主政治的发展
D.思想文化出现活跃局面
9 . 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这里的“严重失败”是指
A.西方国家对俄国革命的干涉
B.战时共产义政策引发的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
C.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未能巩固苏维埃政权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俄国革命已经过去100年。从导致沙皇俄国崩溃的二月革命发展到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掌握权力的十月革命,应如何评价这一系列动摇全球的大事件呢?在迎来100周年节点之际,全球掀起了讨论热潮。俄罗斯独立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的舆论调查显示,52%的受访者认为尼古拉二世给俄罗斯带来好影响,而列宁为46%,两人基本不相上下。由于舆论分成两派,俄罗斯政府难以对革命100周年明确表达立场。

——2017年6月《环球时报》

材料二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1921列宁《论粮食税》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性质。如何理解十月革命是“动摇全球的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是如何“利用资本主义”的?结果怎么样?

材料三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象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3)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重大挫折是指什么事件?我们应当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