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海报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风貌,引导社会舆论。右侧海报出现于(     
A.斯大林时期B.赫鲁晓夫时期C.勃列日涅夫时期D.戈尔巴乔夫时期
2 . 某学者在谈到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说:“它作用很大,危害也不小。”这项政策在当时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A.立刻引发农民不满和暴动B.巩固了十月革命胜利成果
C.促进了苏俄经济迅速恢复D.奠定了苏联工业化的基础
3 . 1921年苏俄政府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某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这表明苏俄政府正在实施(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
2022-03-09更新 | 989次组卷 | 2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学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4 .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共同点是
A.都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B.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经济体制
C.都企图改革斯大林模式D.都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苏联某位领导人回忆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联)的情况时说到:“混乱局面开始平息,饥荒逐渐减轻城市生活重新出现了生气,农产品开始重新上了市场的摊头……当时党提出的口号是‘学会做买卖’。”这种局面出现主要是因为苏俄(联)实行了
A.实物配给制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方针D.玉米种植运动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7 . 1928年,苏联粮食产量已接近战前最高水平,达7330万吨;但是到1932年时,尽管耕地面积较1913年增加了3000万公顷,但粮食产量反而降为6987万吨。直到50年代初期,粮食产量一直没有多大变化。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危机影响苏联农业B.赫鲁晓夫农业改革违背经济规律
C.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影响D.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2021-04-20更新 | 340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8 . 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外有英美等国的武装干涉,内有反革命叛乱,物资匮乏,为了解决内忧外患,苏维埃政府(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推行新经济政策
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D.推广玉米种植运动
9 . 俄共“八大”指出: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既是维持生存,也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据此判断,苏俄推行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
10 . 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俄政府面对残酷的内外战争环境,推行以极低价格强行征购粮食的政策。这一政策是
1919年苏俄1普特(16.38千克)粮食价格表
国家征购价6卢布
国家零售价30卢布
黑市价格200卢布

A.余粮收集制
B.工业国有化
C.土地国有化
D.固定粮食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