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8 道试题
1 .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税后余粮由农民自行支配……”这是苏俄实行的哪一政策的内容?(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D.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2 . 《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涵义》中写道:“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传统社会主义思想,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坚持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21年,列宁经过反思,认识到在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不能直接过渡,而只能迂回过渡。”这里的“迂回过渡”是指苏俄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D.新型工业化模式
2022-09-12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普通高中2020年冬季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开卷)
3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沼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指他(       
A.未改变农业发展落后的局面B.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没有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际上“粮食均配法”,收取农民出产物之全量,为近时西伯利亚以及其余各处农民反抗的原因——这种风潮,我们到莫斯科时已经很甚。现时正是俄共产党开第十次大会,商议改变策略。

——瞿秋白《赤都心史》

材料二   贸易商人设立摊位,跳蚤市场蓬勃发展,农民将食品运来城镇。因有新法律的许可,私人的咖啡信、商店、餐馆、夜总会、信用社甚至小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内战时宛如墓地的莫斯科,突然生机盎然,好像又重回到1917年之前。

——奥兰多·费吉斯《耳语者》


(1)材料一中的“粮食均配法”出自于当时政府推行的哪一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弊端是什么?
(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府为应对困局又采取了什么政策进行调整。简述该政策的积极作用。
(3)苏俄调整经济政策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B.苏联模式的弊端
C.长期战争的破坏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
2022-05-04更新 | 390次组卷 | 22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7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6 . 斯大林执政时期,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该模式
A.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B.优先发展轻工业
C.推动了经济短期快速发展D.实行多种所有制
7 . 用斯大林的话来说,这是农民为工业化交纳的“贡税”。据估计,国家通过种种办法从在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总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的价格又远远低于成本。这表明当时苏联实行的农业政策是
A.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B.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D.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022-01-04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0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8 . 1921年苏俄规定:“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此规定出自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农业集体化政策
C.新经济政策D.“自由放任”政策
9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的苏联领导人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10 .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政府在国内战争形势下被迫采取的措施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D.农业集体化
2021-08-1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