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史料一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保持人民币不贬值,对亚洲和整个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贡献。面对2007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宣布拨款1000万美元设立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基金,用于鼓励和支持中国相关部门和企业参与APEC经济技术合作。2009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上升为世界第三,2010年则上升为世界第二,对恢复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史料二 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史料三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1)根据史料一,指出中国在两次金融危机中采取的措施。
(2)史料二中的“大变革大调整”指的是当今世界哪些发展趋势?
(3)史料三中的“世界新秩序”和史料二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本质区别?你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
2022-10-07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44讲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纲要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谁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在2007年达沃斯论坛上,各国政要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并非对所有人都有益,那么究竟谁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最富国家同最贫困国家人均收入比

在《全球不平等》一书中,美国经济学家布兰科·米拉诺维奇指出了从冷战结束前夕的1988年到金融危机爆发时的2008年,不同群体的收入变化情况。他发现处于全球收入排位40%~60%区间的群体获利最大,这个群体在这20年内平均收入增加了80%。这个体是“全球新兴的中产阶级”,主要位于亚洲的新兴经济体中。而发达国家的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在这20年中几乎没有增长。

——摘编自王辉耀、苗绿主编《全球化vs逆全球化:政府与企业的挑战与机遇》

材料三       美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及其占全球贸易额比重

年份贸易总额(万亿美元)占比出口额(万亿美元)占比进口额(万亿美元)占比
20002.04115.57%0.78212.12%1.25918.92%
20052.63412.38%0.9018.58%1.73316.08%
20103.24710.57%1.2788.35%1.96912.77%
20153.81311.50%1.5059.09%2.30813.90%

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及其占全球贸易额比重

年份贸易总额(万亿美元)占比出口额(万亿美元)占比进口额(万亿美元)占比
20000.4743.62%0.2493.86%0.2253.38%
20051.4226.68%0.7627.26%0.6606.22%
20102.9749.68%1.57810.31%1.3969.05%
20153.95311.92%2.27313.73%1.68010.12%

美国与中国FDI(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及其占全球FDI比重

年份FDI流入量(美国)
(亿美元)
占比FDI流入量(中国)
(亿美元)
占比
2000314023.11%8065.93%
2005104811.03%116112.22%
2010198014.6%261218.81%
2015379921.56%256114.53%

(1)材料一中这类史料对我们研究经济全球化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一中的两则史料用以研究经济全球化问题是否矛盾,请加以说明。
(3)将材料二中的两则材料同时作为研究经济全球化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4)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认识?
(5)考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2022-03-26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从新航路开辟开始的,经济全球化的出现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年份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
18702445.5
18803668.8
18904994.2
190068118.2
191085162.4
1913100192.4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20127月,欧盟成员国内一些光伏企业向欧盟委员会提出,对从中国出只到欧盟的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由于欧盟市场占到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量的70%,这一事件对中国光伏产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冲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维护国家利益亲赴欧盟进行游说,建议取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并一再强调贸易保护主义没有赢家。

——潘超伟《逆全球化现象的致因与中国对策研究》

材料三



全球化学者与大象

——(美)曼弗雷德·B·斯蒂格《全球化面面观》


(1)材料一对研究经济全球化发展有何作用?并说明1870—1913年间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经济全球化存在哪些问题。
(3)把材料二作为研究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史料,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4)材料三提醒我们研究经济全球化应当坚持怎样的原则?运用该原则谈谈你对全球化的看法。
2022-05-05更新 | 19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4 . 【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

材料一   为了纪念工业革命的成就,英格兰银行将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以及帮助他完成商业化的企业家马修·博尔顿的头像,印制在最新版的50英镑面值的纸币上,正是他们合作下的蒸汽动力,推动着英镑走向世界。1860—1914年,全球贸易的60%以英镑标价和结算,到1913年末,在全球的外汇储备中,超过50%是英镑,英镑成为第一个贴着一国标签却又可以在世界上流通的主权货币。

——摘编自央视纪录片《货币》

材料二   二战后初期,在奠定全球经济生产和贸易迅速增长的基础方面,美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元很快取代了英镑,成为主要国际货币。它有着稳定的固定价值,直到1971年,美国政府一直保证每盎司黄金兑换30美元的币值,以黄金为基准维持着美元价值的稳定。美国的对外援助,在战后初期主要流向欧洲国家,促进了经济增长。

——选自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英镑的世界地位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元成为主要国际货币产生的影响。
2022-12-0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问津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1年中国提出:“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以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寻求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局面,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寻求各国合作应对多样化挑战和实现包容性发展的新道路”,中国提出“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的依据是     
A.世界多极化不可扭转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D.文化多样化日益突出
2022-11-15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文化传播与文化殖民】

材料一   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如电视、广播、因特网等工具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以因特网为例,它的发展,使国家边界形同虚设,互联网也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文化传播的“制高点”。青年人是对外来文化最敏感、最感兴趣,也是能较快地接受外来文化的敏感人群,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渗透过程中,紧紧抓住这一敏感人群,使这一人群“同化”,达到“和平演变”东方国家的目的。这客观上加强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碰撞与冲突,构成了世界文化绚丽多彩的风景线。全球化并未消除多元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相反,在某种情况下,还有可能因为各种文化交流的增加而强化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和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材料二   在全球化时代,强调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弘扬文化的民族独创风格,不但不会阻碍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而且这恰恰有益于解构当今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者试图借“全球化”之机推行文化殖民主义的图谋,各国必须从文化主权的高度加以认识,并切实采取措施,对本国的文化子以适当的保护。要对全球化及其文化发展与文化殖民主义的关系进行辩证的分析,要认识到反对文化殖民主义不是反对全球文化在平等自愿基础上出现的统一化发展趋势,而是反对全球文化发展的西方化或美国化,要追求文化模式及价值的多元化,实现文化发展的自由化与非政治化,弘扬和发展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坚决抵制文化殖民主义,时刻警惕文化殖民主义的侵蚀。

——以上摘编自岳振宇《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双重性》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西方文化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应对西方的文化殖民主义。
2022-09-0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恩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几年,伴随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和世界格局的深度调整,西方国家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变成了全球化的反对者,“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全球化进入相对低谷期。究其缘由,全球化服从资本追求高额剩余价值的目的,使西方国家资本外流,许多产业外移,本国工人大量失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激化,民众因此而发起反全球化运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各国政府为了寻找出路,主动迎合反全球化民意,采取各种去全球化措施,逆全球化遂成为西方国家的政治主流。

——摘编自栾文莲《对当前西方国家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分析评判》

材料二:针对“逆全球化”现象,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1月达沃斯论坛演讲中指出,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为此,中国明确提出了建设新型全球化的主张和行动纲领,认为新型全球化的推进方向是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和共赢,其价值追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平台是“一带一路”建设。

——摘编自人民论坛


(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方国家“逆全球化”出现的根源,概括进入21世纪以来“逆全球化”发展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倡导的新型全球化的理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也会越来越密切,但这决不意味着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会逐渐消除……事实上,对于大多数非西方世界的人们来说,源于美国的大众消费文化在全球扩散过程中正在日益失去美国的印痕而成为一种普世性的东西。牛仔裤、麦当劳、好莱坞大片等等大众文化产品,一旦为非西方世界的人们所接受,它们似乎就与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失去了联系,成为一种不带有任何特殊文化标记的人类共同产品。

——摘编自刘小英《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022-07-2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在任何时候都是以伦敦公司和印度总督的名义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的。他们及其后继者在法律上都拥有、购买、接收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权、自由、管辖权、特许经营权以及任何种类的财产继承权。东印度公司及其后继者有权在15年的任期内,享有完全独占东印度贸易的自由和特权,可以自由在东印度的所有岛屿、港口、城市、城镇进行贸易。

——摘译自《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1600年12月31日)

材料二   人类交流的本质只有两种:战争与营销。当人类交流出现巨大障碍时,战争就成为解决问题的手段;而经济活动是一种软战争,是以获取财富为目的,以企业为组织,以市场为平台,以营销为手段的群体活动,跨国公司是这场战争的主力军。跨国公司虽然多以亲善者和合作伙伴的姿态出现,并以支持中国经济建设,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福利保障,为中国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理念和更大价值为理由,但其经营的本质是获取政府的支持和各项优惠政策,为获取更大的利益。跨国公司不是慈善家,也不是吸血鬼,他们只要盈利,仅此而已。

——摘编自路长全的《软战争》


(1)列出率先开辟通往“东印度”航线的两支船队,据材料一归纳东印度公司的职能。
(2)西方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居主导地位,跨国公司是实现其主导地位的组织形式。据材料二归纳跨国公司的价值定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实现其“主导地位”的手段?
2022-05-2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有学者指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到被写入联合国文件,它代表了全球人类交往的新的地理要素选择和文化空间的塑造,也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政策的文明价值相对接提供了可能。这表明“一带一路”倡议
A.有助于世界文明成果的分享B.解决了全球性文化危机
C.消除了各国地理空间的限制D.加强了国际间经贸联系
2022-05-12更新 | 19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演练(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