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达的古代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耕织图”是中国古代表现农业生产的图画。已发现的汉代牛耕图皆位于北方州郡,南方地区尚未发现牛耕图像。这些农耕图像的题材内容从表现人力锄耕逐渐变为“徙民屯田,皆与犁牛”。嘉峪关魏晋墓室耙地图有两幅,一幅系“二牛一人式”,一幅展现了另一种播种方式:前面一妇女播撒种子,其后一男以耰(yōu)打碎土块以覆盖播撤下的种子。唐五代时期的牛耕图多数展现了“二牛一人式”的耕作方式,少数为“一牛一人式”,主要发现于陕西三原李寿墓及甘肃莫高窟等地,且数量较多。宋代是我国耕织图发展的重要时期,楼璹(shú)绘制的《耕织图》系统描绘了南方农业耕作生产的全过程,后世依照楼图临摹和翻刻者众多。清代耕织图的创作最初由帝王命宫廷画师临摹楼图作画,再由帝王亲自题写诗文,装裱成为完整的书画作品后择其优者刊刻印行,刻立石碑,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耕织图”文献,或深藏清宫、或赏赐王公、或立碑长存、或流布民间、或广传海外。

——摘编自张铭《历代<耕织图>中农业生产技术时空错位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历代耕织图呈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耕织图对研究古代百姓日常生活的史料价值。
2021-12-27更新 | 2914次组卷 | 20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
2 . 《后汉书》记载:“南阳太守(杜诗),善于计略,审爱民役,造成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这段史料的价值在于
A.记载古代中国耕作工具的演进
B.印证古代中国灌溉工具的演进
C.记载古代中国冶铸工具的创新
D.印证古代中国运输工具的更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唐·白居易《朱陈村》(节选)

材料三   唐制:凡民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受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老及笃疾、废疾者,人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当户者(户主)增二十亩,皆以二十亩为永业,其余为口分。

——《新唐书·食货志》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其研判史料的价值。
4 .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托。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序号史料说明
史料一馆藏陕西西安半坡出土的彩陶人面鱼蚊盆
史料二
《齐民要术》书影
史料三敦煌壁画
史料四民国二十五年蒋介石日记

提取史料信息,并分别说明其对历史研究的史料价值。
2020-12-28更新 | 34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高考五省百校联盟2021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下为《诗经》中农业生产工具词汇出现次数的统计表,由此可知
类别词及次数
整地类农具词耜(4次)钱(1次)镈(2次)
收割类农具词铚(1次)艾(1次)
仓储类农具词场(5次)圃(2次)仓(3次)庾(2次)廪(1次)百室(2次)

A.诗歌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B.集体农耕已经被个体农耕取代
C.自然经济成为主导的经济成分D.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已经形成
2020-08-02更新 | 26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难点01史料与考证
6 . 古代王朝都有各种恤贫救荒的措施,以帮助民众维持基本生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建武六年春诏曰:往岁水旱蝗虫为灾,谷价腾跃……其命郡国有谷者, 给禀(送给)高年、鳏、寡、孤、独、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

《文献通考》记载,宋朝灾情不严重时,开当地仓廪放粮或是平粜(平价卖粮),如果不够的话再转运其他地区的粮食,如果还不够就从当地富人中募捐粟米。倘若灾情严重,地方力量不足以救济,便动用中央库存金帛。1098 年,朝廷颁布居养法,诏鳏寡孤独贫乏不能自存者,以官屋居之,月给米豆,疾病者仍给医药。

——摘自《论唐宋时期社会救助机制的变化及特点》

材料二 本文所依据的史料包括:其一是唐宋时期的档案文献,如《唐六典》《唐会要》《唐大诏令集》《宋大诏令集》等;其二是正史,如新旧《唐书》《资治通鉴》《宋史》等。

——摘自《论唐宋时期社会救助机制的变化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的救灾方式出现的新变化,简析古代中国救灾方式进步的历史条件。
(2)试评析材料二中两种史料的价值。
7 .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   教育感化的事,是从上向下推行延续,前人影响后人。所以,父亲不慈爱,子女就不可能孝顺;哥哥不友爱,弟弟就不可能恭敬;丈夫不仁义,妻子就不可能和顺。父亲慈爱而子女杵逆,哥哥友爱而弟弟倨傲,丈夫仁义而妻凶悍。那些是天生的凶民,只有靠刑罚杀戮来让他们畏惧,而不是靠训导能够加以改变的。

家庭内部取消体罚,孩子们的过失立刻就会出现;刑罚施用不当,老百姓就不知如何是好。治家的宽严、标准也与治国一样。

孔子说:“奢侈就显得不恭顺,俭朴就显得鄙陋;与其不恭顺,宁可鄙陋。”孔子又说:“假如有一个人有周公那样好的才能,但只要他既骄傲又吝啬,那其他方面也是不足道的。”如其这么说来就应该节俭而不应该吝啬了。节俭,即是减省节约以合乎礼数;吝啬,即是对穷困急难的人也不救济。现在愿意施舍的却也奢侈,能节俭的却又吝啬,例如能做到肯施舍而不奢侈,能节俭而不吝啬,那就可以了。

人民生活的根本,就是要靠春种秋收来获取食物,种桑纺麻得到衣服。蔬菜水果的聚积,是靠果园菜圃里出产;鸡肉猪肉等美味,是靠鸡窝猪圈里产生。直到房屋器用、柴草脂烛,无不是耕种养殖的产物。那些最善于管理家业的人,不出门而各种维持生计的物品已经充足了,只不过家里还缺少一口产盐的井罢了。现在北方地区的风俗,一般能做到减省节约,以保障衣食之用;江南地区风气奢侈,在节俭持家方面大多不如北方。

仁,就是不杀生的禁戒;义,就是不偷盗的禁戒;礼,就是不邪恶的禁戒;智,就是不酗酒的禁戒;信,就是不虚妄的禁戒。士大夫的子弟,几岁以上,没有不受教育的,多的读到《礼记》《左传》,少的也起码读了《诗经》和《论语》。即使世代寒士,懂得读《论语》《孝经》的,还能给人家当老师;虽是历代做大官,不懂得书牍的,没有不是去耕田养马,从这点来看,怎能不自勉呢?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

——节选自《颜氏家训》译文


请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筛选,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中任选两个角度阐释《颜氏家训》的史料价值。(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8-10-05更新 | 341次组卷 | 3卷引用:2019年4月21日《每日一题》必修3—— 每周一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为英国印度公同商船“约克号”船长享利·拉斯切利斯于1741-1748年间在广州十三行购置的“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该壁纸

①反映清代社会生活,属于图像史料②引进西方绘画风格,创新艺术形式
③展示农耕文明风采,体现文化交流④见证西方经济侵略,冲击自然经济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2-03-29更新 | 190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据史料记载,战国时代,粮食亩产二石(石为古代计量单位)已有一定的普遍性,比西周亩产一石或一石多增长60%-100%.关于这一时期推动粮食增长的因素,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精耕细作农业形成B.铁犁牛耕普及全国
C.封建土地私有确立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
2021-10-30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下栏为2020年发布的汉代路县故城部分考古成果,为我们了解当时“路县人”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史料。从中可推测出
A.路县人最早培育出粟和水稻B.路县农业处于铁犁牛耕阶段
C.汉代的冶炼技术比较发达D.路县的商业贸易尚不活跃
2021-06-01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12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