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达的古代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表(部分)》,据此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是
时期内容备注
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水利工程
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翻车
《齐民要术》农学著作
隋唐筒车、曲辕犁

A.男耕女织B.精耕细作C.一家一户D.自给自足
2022·江苏·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公元前214年,人工运河灵渠凿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得以连接。随后,为保证四季通航,在灵渠上建造了36座陡门——被誉为“世界现代船闸之父”。因其需要人工升降,遂诞生了守陡人群体——陡军。陡军的存在
A.加重沿岸百姓经济负担B.使长途贸易受到政府的严密控制
C.有利于水利工程的维护D.客观上促进了岭南地区商贸发展
2022-05-06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江苏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清代以来,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栽种遍野。“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由此推知,清朝
A.小农经济水平日益提高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C.农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过度垦殖导致生态破坏
2022-04-2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为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天然植被破坏过程示意图。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
A.农耕经济发展区域扩大B.统治疆域的不断扩大
C.农业农耕技术不断提高D.由北向南的开发过程
2022-04-27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姜堰中学、沭阳高级中学三校联考2022届高三4月份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成书于公元2世纪的《四民月令》记述了东汉时期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的发展状况,如按照时令气候,安排耕种、收获粮食、油料、蔬菜等。这反映了当时
A.耕作工具明显进步B.小农经济的发展状况
C.编写农书蔚然成风D.政府对农业极为关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反映了汉代农业生产的部分情况,据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
内容出处
赵过“用耦犁,二牛三人”《汉书·食货志》
一农夫,驱赶二牛力耕,一妇人举锄耘田江苏徐州出土的东汉画像石
王景迁庐江太守,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耕犁。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后汉书·循吏传》

A.集体劳作方式盛行B.铁犁牛耕技术相当完善
C.农业生产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生产方式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牛耕画像石是古代劳动人民遗留下来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目前出土的东汉汉代牛耕画像石共十三幅,具体情况如下表。下表作为史料,它可以用于研究
出土省份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
陕西米脂、绥德王德无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滕县宏道院、滕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平陆枣园
内蒙古和林格尔 (2幅壁画)
江苏泗洪重岗、睢宁双沟镇
A.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B.牛耕技术发展历程
C.农田生态保护情况
D.精耕细作熟练程度
2022-04-21更新 | 37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新高考基地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

材料二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容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四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摘自两汉晁错的《论贵粟疏》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
(2)据材料二,讲一讲: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2022-04-2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据日本专家研究,春秋时期吴国人称稻为“粘”,而日本称稻为“伊乃”,韩国称为“那拉克”,越南称为“乃普”,都有“n”的音,这些词语应当同源。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A.南方的稻作文化得到广泛传播B.华夏观念得到了周边国家认同
C.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进步明显D.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不断扩大
10 . 下列图1和图2所示“水排”和“筒车”的出现,其共性是
A.都脱离了自然条件的限制B.都体现了灌溉技术的发展
C.都体现了生产动力的改进D.都体现了耕作技术的提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