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达的古代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9 道试题
1 .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A.B.
C.D.
2023-09-2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农、牧、桑、渔互养,关中地区粮、草、畜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农、牧、鱼、副结合的桑基鱼塘,使动植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常处在一种良性循环之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说明明清时期(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精耕细作技术向纵深发展
C.生态农业模式得到普及D.区域间生产水平差异较大
2023-03-21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齐民要术》记载:“凡黍称田,新开荒为上,大豆底为次,谷底为下……良田小豆底佳,黍底次之。”据此可知,《齐民要术》关注(     
A.精耕细作B.开垦荒田C.休耕轮作D.改良工具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在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葬中,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贡器和900多枚铜镬……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摘编自《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   《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这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2)根据材料二,从商代墓葬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根据材料三,说明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农业给世界带来的改变比之前任何的变革都大。农业的出现(     
①促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②促进了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的产生
③大大提升女子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④推动了天文、数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面两张图分别呈现了汉代北方地区与唐朝江南地区的犁耕工具,后者相较于前者(     
A.推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B.改变了家庭式劳作方式
C.得益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推动小农经济根本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中国古代谚语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这种经济形式( )
A.是古代中国封建国家赋役的主要保障B.完全排斥商品经济发展
C.是世界普遍存在的家庭自然分工方式D.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产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按照秦朝制度,地方官吏不得将一家农户的两个男子同时征发戍边,不准农业劳动者在春耕大忙季节离开农业生产岗位,及“居赀赎债”的“罪人”在播种和管理禾苗的季节也准许他们回家二十天进行耕作等。这些做法旨在(     
A.缓解国家面临的财政困难B.纠正秦国经济法规的弊端
C.确保农耕经济的稳定发展D.加快农业管理的革新步伐
9 . 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指的是(     
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翻车
2022-11-21更新 | 274次组卷 | 47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汉朝农耕生产的是(     
A.B.
C.D.
2022-11-09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