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达的古代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战国时期农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     
A.劳动者身份的变化B.铁犁与牛耕的使用C.郡县制的普遍确立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022-10-17更新 | 489次组卷 | 34卷引用:江苏省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一组甘肃河西地区魏晋古墓的壁画。这组作品反映出当时河西地区(  )

采桑图   耕种图      牧羊图
A.丝织业领先于全国B.社会生产多元并存
C.家庭经济农牧互补D.小农经济占据主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器,烘绽青囊翻门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介绍的元朝人民生活场景属于
A.高度发达的棉纺织业B.自给自足的农业生活
C.高度发达的制瓷业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021-09-0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小麦原产于西亚。中国关于麦类作物的文字记载,最早发现于商代甲骨文,其中还有专门围绕麦类作物种植和收获举行的祭祀活动。《周礼.天宫·疾医》:“(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史料表明,至少在春秋时代,位于北方的东周、晋、鲁、郑、陈等都有了小麦的种植,并出现了以小麦制作酒母的酿酒工艺。汉代小麦在人们主粮中的地位普遍提高,是中国北方农业发展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

——摘自田成方、周立刚《古代中国北方粮食种植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中国历代粮食供求关系一览表


(说明:140/343和155/337中的140、155指北方亩产量,343、337指南方亩产量。)

——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麦类作物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并简析造成明清粮食产量状况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景帝曾下诏说:“闲者岁比不登,民多乏食,天绝天年,朕甚痛之。郡国或硗狭,无所农桑系畜;或地饶广,荐草莽,草稠曰荐,草深曰莽。水泉利,而不得徙。其议民欲徙宽大地者,听之。”这一措施(  )
A.有效减轻了农民的负担B.打击了豪强的巧取豪夺
C.扭转了政府的被动局面D.顺应了当时的社会形势
6 . 如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有可能填写的是
A.铁犁牛耕B.男耕女织C.土地私有D.自给自足
2021-01-20更新 | 631次组卷 | 40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6-2017学年高二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春秋战国时期,引起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铁农具和牛耕为标志的社会经济发展B.列国纷争
C.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D.百家争鸣
8 . 《甲子语溪闵雨四首 其一》云:“塘中龙骨高数层,龟坼田中纵复横。青裙箬笠倚车卧,但有空车无水声。”该诗句中提及的生产工具是
A.B.
C.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些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
A.生产技术的成熟B.粮食产量的稳定
C.生产效率的低下D.精耕细作的重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