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达的古代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时间全国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2735546232.54
乾隆十八年1027500006.89
乾隆三十一年2080957963.5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2 .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27355462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750000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2080957963.5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迅速推广
2019-08-09更新 | 201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表是新中国出土的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统计情况。据表中信息可以推断,秦汉时期(     
功能类型出土的比例出土较多的地区
初耕工具铁锸、铁犁、铁斧61%山西、山东
播种工具耧铧7%河南
中耕工具铁铲、铁锄22%河南
收获工具铁镰10%河南

A.民营冶铁作坊技艺高超B.政府大力提倡使用铁农具
C.铁犁牛耕技术相当成熟D.传统的农具体系逐渐形成
2022-08-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临泽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时代变迁,中国经济逐步从传统向现代转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钱穆《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材料二 旧的封建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被打破,新的因素成长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新因素,中国社会才向前跨进了一步。总的来说就是:近代中国是这样一个过渡时代。

——《中国近现代史(二十五讲)讲义》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中旧的封建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在何时开始被打破的?列举“过渡”在经济上的表现。

材料三 辛亥革命前民族资本创办的工厂统计(部分)(注:统计是以使用动力的工厂为对象)

年份厂名所在地创办人或主持人资本(元)工人数
1863洪盛机器碾米厂上海60008
1872继昌隆缫丝厂广东南海县陈启源
1875程恒昌轧花厂江苏奉贤206000224
1878贻来牟机器磨坊天津朱其昂
1879裕昌厚丝厂广东南海陈倠乐
1879机器轧油厂广东汕头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3)据材料三,归纳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材料四 观察下列图表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分别指出“短暂春天”和“短暂发展”两个阶段影响其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2020-06-1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有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相关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江浙地区)所产丰谷,不足供食用”……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二 近代江南的企业家们以工商业收入投资土地,究其出身来说大都生于富裕之门,其父辈或祖辈占有田产者甚多。购买土地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利,除地租收益以外,近代江南的城居地主们还在购买的土地上开办工厂、创办企业。他们所开设的企业以轻工业为主,农业产品是这些企业主要的原材料来源。从城居地主中产生的近代企业家开始了将资本主义经营范围扩大到农业领域的尝试,著名民族实业家张謇首开先河。1901年秋正式集资建立通海垦牧公司,走上了废灶兴垦、发展近代农业的道路。
——黄敏 慈鸿飞《中国农史》
材料三 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数据显示,长三角区域面积仅占全国1%,人口占全国6%,它所创造的GDP占到全国的20%左右,财政收入占全国近四分之一,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份额接近三分之一,利用外资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方世南《新现代化:长三角发展战略的新定位和新目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江浙地区农业种植结构有何调整,并分析农业生产呈现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有何新变化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3)分析材料三长三角地区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快、规模最大、活力最强的原因?
(4)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请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建议献策?
2016-11-18更新 | 8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模拟测试历史试卷三
2018·湖南长沙·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部分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
A.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B.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C.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2018-07-07更新 | 311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8年高考历史原创押题预测卷01(江苏卷)-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