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达的古代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6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诸如:
朝代名称效益
战国(秦)都江堰“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战国(魏)西门豹渠“以富魏之河内”
汉朝白渠“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这些工程的兴建
A.阻碍了经济交流B.不利于商业进步
C.促进了农业发展D.实现了国家统一
2022-07-12更新 | 163次组卷 | 19卷引用:贵州省2022年7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02年《合肥县志》中有关于农户生猪养殖的记载:养猪应设猪圈,避免放养家猪,圈中应用田土和稻草铺垫,生猪可食用人的残剩食物以及谷糠、瓜皮等,其排泄物与垫土混合后可做上好肥料。这些记载反映了(     
A.畜牧业的规模化养殖B.农户生活品质大大提高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D.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
2022-07-1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自西周“诺侯无故不杀牛”起,以“禁止私杀牛为内容的耕牛保护制度,便载人中国历代王朝的法律之中。历代法律以牛能否胜任耕作为原则,规定了严格的宰杀标准。历代法律的这一规定(     
A.说明了铁型牛耕技术的普及B.促成了农业经济体系的建立
C.推动了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D.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动力来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古代民瑶:“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谣反映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小农经济的优越性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5 . 甘肃嘉峪关出土的魏晋画像砖(如下图)描绘了古人劳动的场景,这可用于研究(     
A.官府控制的对外贸易B.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C.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6 . 古代农耕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送粮无取僦(租赁),无得反庸(通“佣”),车牛舆重设必当名。然则往速来疾,则业不败农。

——《商君书》(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

材料二   里耶出土的秦简记录了秦始皇时一条令文:“传送委输,必先悉行……急事不可留,乃兴徭。……田时也,不欲兴黔首”。

材料三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材料五   据楼璹《耕织图·序》记载,宋高宗即位于江南,“备知民瘼(疾苦),尤以百姓之心为心,未遑它务,下务农之诏”。楼璹当时任临安於潜县令,“笃意民事,慨念农夫蚕妇之作苦,究访始末”,创作了耕织图共45幅,包括耕图从浸种到入仓21幅,织图从浴蚕到剪帛24幅。《耕织图》进献高宗后,高宗十分欣赏,对楼璹进行嘉奖,命翰林图画院摹绘,加以推广。


(1)指出材料二、三能否对材料一进行佐证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四、五,谈谈你对《耕织图》创作和推广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图选自清代宫廷画师焦秉贞创作的《康熙御制耕织图》。画作反映了(     
A.创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B.自然经济下的辛勤劳动被推崇
C.农民社会境遇得到明显改善D.农业耕作工具取得突破性发展
8 . 《周颂·臣工》言:“命我众人,庤乃钱傅,奄观銍艾。”据杨宽先生考证,“钱”是有金属锋刃的耕具,形状类似于铲,是主要用于除草的工具。《说文》曰:“銍,获禾短镰也。”这说明了当时(     
A.政府重视农业祭祀礼仪B.改进生产工具的必要性
C.出现耕织结合生产形式D.金属农具已应用于生产
2022-07-0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世纪50年代后,在河南、山东、北京、江苏等地相继发现了许多汉代冶铁遗址:其出土的铁农具类型齐备,从开荒整地到收获加工,拥有一套完整的农具体系。据此可推知(     
A.铁犁牛耕已在西汉得到普及B.汉代冶铁技术长足发展
C.汉政府重视官营手工业发展D.汉代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2022-07-0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铁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魏农书《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大量“相牛”技法,时人通过观察牛的眼、角、鼻、毛、耳、头、尾、膝、口、蹄部位的大小、形状,来判断一头牛适合耕作还是运输。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耕作方式发生重大变革B.精耕细作农业不断发展
C.运输的动力以牛力为主D.少数民族养牛业很发达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