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帛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三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2016-11-21更新 | 1174次组卷 | 34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泰山国际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由此可知
①施复夫妇是机户
②当时江南一些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明代手工业还较落后
④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3 .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世界领先。回答下列各小题。
1.有学者认为:“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和“民为邦本”的民本传统相反而又相成,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导致“尊君”和“民本”传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
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C.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2.明朝后期,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最主要原因是
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国家对手丁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
3.“诸非洲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该现象应始于下列哪一部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时期
A.张衡《二京赋》B.(西晋)左思《三都赋》
C.曹雪芹《石头记》D.(宋)王溥《唐会要》
4.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商”的结果在意识形态方面产生的影响有
①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②使封建守旧思想久久得不到冲击 ③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产生 ④有利于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②③④
2016-11-18更新 | 6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4 . 汉朝时期政府建立了以“工官”工场(官营企业)为基础的工官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以国营企业为主体的国民经济基础。“工官”工场和国营企业都(   )
A.代表了当时制造业的最高水平B.决定着当时市场的供求
C.不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5 . 下列图片中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场需要的是

A.宋代官窑
B.家庭手工业
C.明朝机房
D.江南制造总局
6 . 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私营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C.官府控制民窑生产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经济发展
7 . “订烧瓷”系指外国客商根据本国需要前来中国订制的瓷器。下图为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786年在中国定制的五彩咖啡壶设计图稿。这反映出
A.中国瓷器逐渐融入世界贸易网络
B.订制瓷器是为迎合欧洲皇室的需要
C.“订烧瓷”成为中西贸易主体
D.外销成为制瓷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8 . 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由此不能说明的是
A.汉代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
B.汉代纺织品受到古罗马人的青睐
C.汉代的纺织品已经远销欧洲
D.汉代时中国跟古罗马已有直接贸易往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