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发展对社会产生诸多影响。

商鞅
《商君书》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斯塔夫理阿诺斯
《全球通史》
(宋朝)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
(宋代)别有—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以及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提取与此材料相关的两个主题并用史实分别加以说明。(要求提取论点明确,运用史实恰当,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宋代蹴鞠之风盛行,蹴鞠专业团体齐云社在各个城市纷纷建立,“齐云者,形容球踢得高入云霄也”。齐云社有制定比赛规则,如不许做“人步拐、退步踏”等危险动作,还规定“狂风起不踢,酒后不可踢”等。这一现象反映了宋代
A.崇文抑武的社会风尚B.政府严格控制民间社团
C.市民阶层娱乐活动兴盛D.皇室喜好决定社会风尚
2021-05-28更新 | 372次组卷 | 7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小农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新航路开辟影响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2021-04-29更新 | 421次组卷 | 7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牙行是在市场上为买卖双方说合、介绍交易,并抽取佣金的商行或中间商人。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货物交易全凭牙行”的现象,并且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牙行,“花、布、柴……及粪田之属,皆有牙行”。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
A.牙行规模日益扩大B.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C.商业管理日趋规范D.市场交易十分频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南宋时期的海外贸易方式主要有民营外贸和贡赐贸易两种。民营外贸为贡赐贸易提供物资基础,形成了以民间舶商为主体的民营外贸主导中外贸易的格局。这反映出
A.贡赐贸易影响力日益减弱B.政府鼓励民间海外贸易发展
C.海外贸易的盈利功能凸显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严重冲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初开茶马互市后,私茶严重,明政府制作金牌信符,下发西宁州等各部族,作为茶马交易的特许权凭证,以获得紧缺的马匹。这些措施
A.改变了当地饮食习惯B.冲击了抑商政策
C.旨在复兴古丝绸之路D.有利于稳定边疆
2021-04-22更新 | 1192次组卷 | 14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五十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小农经济解体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新航路的开辟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567年,隆庆帝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有学者考证,从1567年到1644年,海外流入明王朝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同时期全世界白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这表明当时中国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B.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C.外贸在世界市场占据优势D.有效抵制了西方殖民侵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东端形成多元并存的局面,武威、平城、洛阳、长安都曾担负起丝路起点的重任。这表明当时
A.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空前B.政治格局变动较为频繁
C.丝路沿线大量城市兴起D.北方经济得以恢复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中国古代白银产量很少。唐太宗贞观年间,一两银子可以买200斗米,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4000多元人民币。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一两银子可以买377.6斤米,折算购买力明朝一两银子等于660.8元人民币,比唐朝时大大贬值。最合理的解释是
A.明代经济衰退,消费水平下降B.唐代农业发达,稻米产量高
C.明代中后期大量白银流入中国D.赋税征银使明代白银大量流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