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1828年,江苏巡抚陶澍奏称:“苏城(苏州)为百货聚集之区,银钱交易全藉商贾流通。向来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处每年来苏办货,约可到银数百万两。……自上年秋冬至今,各省商贾俱系汇票往来,并无现银运到。”该史料可用于说明当时的苏州(     
A.传统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大量使用自由雇佣劳动力
C.纸币成为主流支付手段D.长途和大额贸易有所发展
2 . 宋代政府重视对外贸易,不仅向外国商人开放仕途,还制定了保护外商合法权益的法律,如《户婚律》中对外商来中国经商死后的财产处理作了专门规定。这反映了宋代(     
A.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民族交融出现新突破
C.海陆丝绸之路兴盛D.工商业占据主导地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   宋代海上交通路线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如何“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的?分析其政策的特点。
(2)写出宋朝三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分析宋朝对外贸易繁荣的影响。
4 .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纲要》中描述:“宋元时期,以前被称为圩市、草市或墟的定期集市,有些已发展为固定的市镇。北宋时开封居住着20多万户人家,有各种各样的行业,许多地方还有夜市。南宋时杭州人口达39万户,120多万人,百货买卖,客贩众多。”这表明当时(     
A.区域经济发展均衡B.商品经济较为兴盛
C.全国人口迅速增长D.城市政治职能强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诗词与商业变革

类别宋词中商业词汇数目
商人商贾、商客、贾客、贾人,商贩、贾贩、贩夫、贩妇,行商、坐贾、南商、北贾,富商、富贾、巨贾、巨商、估客,牙人、牙侩,胡贾、蛮贾、蛮商、贾胡、商胡,海商、海贾等400
集市坊市、河市、水市、山市、村市、草市、墟市,早市、晚市、夜市,鱼市、酒市、药市、蚕市、花市、灯市等400余项
酒家酒家、酒楼、酒店、酒旗、酒帘等600
贸易商舶、商船、商旅,榷场、互市,铁钱、楮币(交子),关征、征榷等300余项
高频词商、市、卖、买、典、钱、征等多至数千项
鬻、贩、货、店、楮、币、赊等数百项
贸、榷、税、赁等数十项

——检索自傅璇宗《全宋诗》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代诗词与商业变革”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一次伟大的变革。

领域
基本特征
纸币的出现纸币的流通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宋代建立货币制度对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货币种类较多,如铜钱、纸币等,各地经济情况不同,使用的钱币也不同,导致货币流通具有地域性。
同业行会组织的形成宋代行会行规的形成一般由于两种原因,一种是自然形成,一种是政府制定相关法令,行会缺乏规范的管理体系,导致贫富差距较大,各阶级利益有差别,因此,行会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行会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主要是商家为了保证自身利益而形成的封建管理组织。
坊市制度逐渐合并宋代城市建设打破了传统的坊里制度,随着商业贸易活动日渐频繁,临街设置商铺的商户逐渐增加。市民的居住区和商铺相邻或连在一起,城市店铺较多,很多经营产品类似的店铺设置在一起。早市、夜市逐渐兴起,店铺营业时间较为宽松,使商业异常繁荣,为宋代经济发展创造了很高的利润,城市的格局也逐渐形成规模。

——摘编自李柯辛《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研究》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局部或整体),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乾隆皇帝大幅度扩大地方政府的职责范围,将“农事考课”强行列入决定官员前途的考核,希望提高粮食产量,但有些官员大力发展棉花、茶叶、蔬菜水果、甘蔗、油菜甚至花卉等产业。材料反映出清朝时期(     
A.粮食产量已经出现富余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深
C.官场腐败现象日益严重D.经济作物种植产量更高
2022-07-12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盛泽镇在明初是个仅有五六十户人家的小村,后来“以绫绸为业”,至清初成为居民万户的大镇, “丝绸之利日扩,南北商贾咸萃”,“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摩肩联袂,如一都会。”材料印证了明清时期(     
①专业性集镇的兴起          ②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
③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④人口膨胀引发资源危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明清徽商鄙视腰缠万贯而又唯利是图的人,他们尊奉“利以义制”的信条,许多徽商还将诚实不欺、公平守信作为自己的经营原则。该现象反映出
A.商人名利观念的淡化B.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社会主流价值的影响D.传统经济政策的调整
2022-06-07更新 | 631次组卷 | 9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初置互市于原、渭、德顺三郡,以市蕃夷之马;宋太宗时设立“买马司”、于今晋、陕、甘、川等地广开马市,大量换取吐蕃、回纥、党项的良种马。这主要反映出宋初(       
A.国家管理的强化B.民族融合的发展C.边地贸易的繁荣D.军备建设的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